时间: 2025-04-27 23:3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33:11
莺舌新调,鸦鬟犹亸,湘裙欲整还拖。
懒散心情,朝来愁画双蛾。
绣帘风约摇桦烛,对菱花倦眼生波。
尽娇憨,动人些子,元不争多。
魂消一曲清歌却,似曾相识,争奈伊何影,好难描空劳石黛三螺。
灯前小立,红妆换笑还嗔,唤弟称哥。
暗相怜,纤腰无力,又著蛮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伶在春日里的懒散心情。她的声音如莺啼般清脆,发型犹如乌鸦的羽毛,身着湘裙却显得有些拖沓。早晨的愁绪让她眉头紧锁,像是画上的双眉。微风摇曳着绣帘,烛光摇曳,映照着她倦怠的眼神,像菱花一般泛起涟漪。她虽娇媚动人,却并不在意多余的争抢;一曲清歌令她神魂颠倒,似乎与某人有过相识,但却让人难以捕捉那份影像,只能在心中劳神去描绘那难以言喻的情感。灯前她小立,换上红妆,笑中带着些许嗔怒,呼唤弟弟称呼哥哥。两人暗中相怜,她那纤细的腰肢显得无力,竟然还穿上了蛮靴。
曹尔堪,字仲图,号秀峰,清代诗人,擅长词曲,尤其对戏曲有深入的研究。他的诗词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推崇。
《高阳台 观女伶》作于清代,正值明清之际,社会风气逐渐开放,歌妓文化兴盛。作者通过对女伶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与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这首《高阳台 观女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女伶的风姿与内心的愁苦。诗中运用生动的意象,如“莺舌新调”、“鸦鬟犹亸”,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又不失优雅与柔美。作者通过对女伶懒散心情的细致描绘,传达出一种细腻的情感与人性化的关怀。
诗中“魂消一曲清歌却,似曾相识”的句子,既表现了女伶对音乐的沉醉,也隐含了对往事的追忆,引发读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叹。整首诗在描绘女伶的外貌与内心感受的同时,也揭示了她们在华丽背后所承受的孤独与无奈,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女伶的描绘,表现了她们在美丽外表下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追忆与珍惜,展现了生动的女性形象与情感世界。
诗中提到的“莺舌”指的是什么?
A. 鸟的声音
B. 女伶的歌声
C. 画中的莺
“魂消一曲清歌却”中“魂消”是什么意思?
A. 魂魄失散
B. 心神恍惚
C. 迷失方向
诗中“湘裙欲整还拖”表现了女伶怎样的心情?
A. 精神饱满
B. 懒散无力
C. 兴奋激动
通过这些对比与延伸,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与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