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1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0:07
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
作者:罗隐
杳杳诸天路,苍苍大涤山。
景舆留不得,毛节去应闲。
相府旧知己,教门新启关。
太平匡济术,流落在人间。
先生诀行日,曾奉数行书。
意密寻难会,情深恨有馀。
石桥春暖后,句漏药成初。
珍重云兼鹤,从来不定居。
常时忆讨论,历历事犹存。
酒向馀杭尽,云从大涤昏。
往来无道侣,归去有台恩。
自此玄言绝,长应闭洞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和情感。诗人感叹通往天际的道路遥遥无期,远处的山峦显得苍翠而宁静。美好的景色无法停留,岁月流逝后,似乎一切都变得冷淡。诗人与往日的朋友相识,而今却又有了新的关系。平安与安抚的道理在人间流传,然而却常常被遗忘。回想先生离世的那一天,曾收到他的几行书信,心中难以忘怀,情感也因此更加深厚。春暖花开的季节,药方的效果初现;珍重的云和仙鹤,一直以来都没有固定的居所。常常回忆与先生讨论的往事,历历在目。酒杯在余杭的酒肆中干涸,天边的云彩笼罩着大涤山。往来之间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归去时感受到的却是台恩的温暖。从此以后,玄妙的道理将不再传达,长久地闭上门。
作者介绍
罗隐,字季常,号卫夫,唐代诗人,出生于四川,曾任官职,但因不满朝政而辞官,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抒发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背景是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思考。诗人通过对朋友的怀念和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诗作。诗中,罗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士生活的孤独与宁静。首句“杳杳诸天路,苍苍大涤山”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遥远而清幽的意境,表达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展现出对过往友人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中反复提到的“太平匡济术”以及“意密寻难会,情深恨有馀”,不仅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药成初效的意象,寓意着理想与追求的逐渐实现,然而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却让人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既有对隐士生活的赞美,又有对人世间冷暖的深刻反思。罗隐通过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出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最终,诗人选择了闭门隐居,似乎在向世俗告别,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如“杳杳诸天路”用远与近的对比来表现理想的遥不可及;“云兼鹤”则通过具体的意象体现隐士的生活方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强调了隐逸生活的价值与追求。诗人在对过往的怀念中,展现了对精神自由和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杳杳诸天路”中的“杳杳”意思是?
a) 繁忙
b) 深远
c) 明亮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太平匡济术”是指什么?
a) 战争策略
b) 安宁与和谐的道理
c) 个人修养
答案:b)
诗人选择闭门隐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朋友的怀念
c)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表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但其情感更为直白,描绘的是对自然的热爱,而罗隐的《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则更为细腻,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