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高阳台 顾羽素女史绿梅影楼填词图羽素为无锡顾蕳塘孝廉之妹》

时间: 2025-05-04 12:13:33

诗句

拂水安弦,邀云卷幔,吹来玉笛无声。

攀摘高寒,妆楼一带香横。

春风词笔垂垂古,有簪花、格自天成。

夜蟾明,不信仙居,不傍瑶京。

频呵冷蕊愁何许,但清攸韵写,瘦共诗评。

倚遍筠枝,回阑直恁心盟。

臣才不及应渐左,算闺中、赋茗还能。

记曾经,飞雪江南,梦绕山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3:33

原文展示

拂水安弦,邀云卷幔,吹来玉笛无声。
攀摘高寒,妆楼一带香横。
春风词笔垂垂古,有簪花格自天成。
夜蟾明,不信仙居,不傍瑶京。
频呵冷蕊愁何许,但清攸韵写,瘦共诗评。
倚遍筠枝,回阑直恁心盟。
臣才不及应渐左,算闺中赋茗还能。
记曾经,飞雪江南,梦绕山青。

白话文翻译

轻拂水面,安静地拨动琴弦,邀云卷起帷幕,吹来无声的玉笛音。
在高寒的地方攀摘,妆楼四周香气弥漫。
春风中,古老的词笔轻轻垂下,像是天成的簪花格。
明亮的月亮照耀夜空,不相信有仙人居住,也不靠近瑶池。
频频叹息冷蕊的愁苦,不如把清雅的韵味写出来,与诗作评议。
倚靠着竹枝,回首时心中情意已深。
我的才华不如应渐左,算是闺中赋茶也能自得其乐。
记得曾经,飞雪纷飞在江南,梦萦绕在青山之间。

注释

  • 安弦:指安静地弹奏乐器,这里比喻静谧的环境。
  • 玉笛:古代乐器,象征清幽的音乐。
  • 妆楼:装饰华美的楼阁,指居所。
  • 簪花格:一种古典的装饰,常用于女子的发饰。
  • 夜蟾:指夜晚的月亮,蟾蜍寓意月亮。
  • 瑶京: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生活。
  • 冷蕊:指寒冷的花蕊,暗喻孤独与愁苦。
  • 回阑:回首的栏杆,象征思念。
  • 赋茗:写作时品茶,指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祥河,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深情的抒发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之美和人情之感,兼具古典韵味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高阳台》写于清代,社会风气尚重文人雅士的生活。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高阳台》用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开头的“拂水安弦”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音乐感的氛围,接着“邀云卷幔”又增添了几分梦幻色彩。诗人通过对“高寒”的攀摘和妆楼的描写,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并以春风中的“词笔”表现出对古典文化的敬仰。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失落和孤独,尤其是“频呵冷蕊愁何许”的叹息,深刻地揭示了内心的苦闷。然而,尽管有着无尽的忧愁,诗中仍透出一种淡淡的清雅,“但清攸韵写,瘦共诗评”说明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诗歌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成功地将个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的美景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拂水安弦:轻轻拂动水面,像是在调动琴弦,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
  2. 邀云卷幔:邀请云彩缭绕,营造出一种梦幻的环境。
  3. 吹来玉笛无声:玉笛的声音在空气中荡漾,象征着一种无声的美。
  4. 攀摘高寒:在高山寒冷的地方采摘花卉,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不懈追求。
  5. 妆楼一带香横:华丽的楼阁四周弥漫着芬芳的香气,描绘出美丽的环境。
  6. 春风词笔垂垂古:春风中,古老的诗词在空中轻轻飘荡,表露出文化的积淀。
  7. 不信仙居:对神仙居所的不信,流露出对现实的清醒与无奈。
  8. 频呵冷蕊愁何许:频频叹息寒冷的花蕊,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9. 倚遍筠枝:倚靠着竹枝,象征着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10. 梦绕山青:梦中萦绕着青山,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让自然界的元素如云、月等具有了人的情感,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孤独,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思考。诗人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柔和与流动,暗示着诗人的情感状态。
  • :代表着梦幻与遥不可及的理想。
  • :象征着美好与愉悦的生活环境。
  • :象征着孤独与思念,常常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 竹枝:象征着坚韧与清雅,表现出诗人的气质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笛”象征着什么?

    • A. 历史
    • B. 清幽的音乐
    • C. 斗争
    • D. 财富
  2. “频呵冷蕊愁何许”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忧愁
    • C. 愤怒
    • D. 自信
  3. 诗中“倚遍筠枝”的形象主要表达了: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C. 生活的繁忙
    •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念与孤独,但集中在对故乡的思念上。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春天的美,情感更加细腻,意象丰富,与《高阳台》形成呼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典诗词赏析》
  • 《张祥河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高阳台》的全面分析和欣赏,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美与意蕴。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踏莎行 其九 十九部仄韵 踏莎行三首 其三 踏莎行 巫峡云涛 踏莎行 踏莎行·为天随居士纪本事 踏莎行 踏莎行 踏莎行(和田守) 踏莎行 踏莎行·壬午,一九四二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得之功 馬字旁的字 包含峙的成语 亢阳 厂字头的字 巾字旁的字 弋字旁的字 风月无边 连保 具有 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头重脚轻根底浅 目兵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弓字旁的字 山颜 积水成渊 伏低做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