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踏莎行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7-27 08:50:08

诗句

小队清游,凤城西近,古松凉合禅关静。

院深日午不逢人,画幡风过花间磬。

相约携尊,偏耽薄病,料应裙屐穿香径。

翠帘刚对绿阴开,扇光轻渡西山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50:08

原文展示

小队清游,凤城西近,古松凉合禅关静。
院深日午不逢人,画幡风过花间磬。
相约携尊,偏耽薄病,料应裙屐穿香径。
翠帘刚对绿阴开,扇光轻渡西山影。

白话文翻译

小队游玩,靠近凤城的西边,古老的松树在凉风中与禅关的宁静相映成趣。
在院子深处,正午的阳光下没有遇到人,画幡在微风中飘过花间的磬音。
约好携带酒杯,偏偏因为身体微恙,而我想必是应该穿着香气四溢的小鞋走在香径上。
翠色的帘子恰好对着绿荫敞开,扇子的光影轻轻映照在西山的影子上。

注释

  • 小队清游:小规模的游玩,带有轻松愉悦的氛围。
  • 凤城:指的是地名,可能指某个历史名城。
  • 古松:古老的松树,象征着历史悠久和宁静。
  • 禅关:指禅宗的某种境界或地点,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画幡:指绘制的旗帜,通常用于祈福或装饰。
  • 花间磬:花丛中传来的磬音,磬是一种打击乐器,音色清脆。
  • 裙屐:指女性的裙子和木屐,象征着清雅的装扮。
  • 翠帘:绿色的帘子,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西山影:西边的山影,常用来表现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约1770-1810),清代诗人,字子发,号筠溪,晚号青衫,曾任职于清朝的地方官员。李慈铭的诗歌风格清新雅致,常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个性。

创作背景

《踏莎行三首》是李慈铭在轻松游玩时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江南美景的欣赏与个人情感的流露。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午后,诗人独自在幽静的环境中思考与感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三首 其三》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雅的午后,诗人在凤城西的古松下游玩,感受着周围的自然景色和禅宗的宁静。诗的开头以“小队清游”引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一起游玩的轻松氛围,接着通过对“古松凉合”和“禅关静”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净闲适的环境。中间几句通过“院深日午不逢人”和“画幡风过花间磬”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心境。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相约携尊”与“偏耽薄病”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感受:虽然约好与友人一起饮酒,但因身体微恙而不得不独自享受这份宁静。最后两句“翠帘刚对绿阴开,扇光轻渡西山影”,通过形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队清游,凤城西近:小队在凤城西边游玩,表现出轻松的游玩情景。
  2. 古松凉合禅关静:古松的凉风与禅关的静谧相互交融,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3. 院深日午不逢人:在院落的深处,正午时分没有遇到人,强调了孤独感。
  4. 画幡风过花间磬:风中飘动的画幡,带来了花间传来的磬音,增添了诗意。
  5. 相约携尊,偏耽薄病:约好带着酒杯,偏偏因身体微恙而无法成行。
  6. 料应裙屐穿香径:想必应当穿着香气四溢的裙屐走在香径上,表现出对生活的向往。
  7. 翠帘刚对绿阴开:翠绿色的帘子刚好对着绿荫敞开,展现出春日的生机。
  8. 扇光轻渡西山影:扇子的光影轻轻映照在西山的影子上,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画幡风过花间磬”,通过比喻手法展现了风与音乐的结合。
  • 对仗:如“翠帘刚对绿阴开,扇光轻渡西山影”,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扇光轻渡”,赋予自然物以人的动作,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午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慨。诗人虽因身体不适而无法与友人共饮,但内心依然向往自然、享受生活,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古松:象征着历史、宁静与自然的长存。
  2. 禅关:代表着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3. 画幡:象征着美好的期望与祝福。
  4. 花间磬:传达出自然中的和谐与音乐的美。
  5. 翠帘: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6. 西山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慈铭的《踏莎行三首 其三》主要描绘了哪个场景?
    A. 烛光晚餐
    B. 宁静的午后游玩
    C. 纷繁的街市

  2. 诗中提到“画幡”主要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旗帜
    C. 一种建筑

  3.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伤感
    B. 悠然自得
    C. 独自寂寞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静夜思》(李白):虽然主题不同,但也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李慈铭的《踏莎行三首 其三》均表达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感体验,但李白更为豪放,李慈铭则显得细腻与优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慈铭诗文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踏莎行三首 其三》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辛巳仲秋回揭阳二首 其二 登岐山 秋风八章留别 其五 入黄龙洞口迟王石屏黄门戴角峰侍御口占 草堂 射熊 秋夜宿乌江山寺 抵丹阳闻南中有流言即返棹 寿搕𢶍大师 金缕曲 读史 寒斋雪中书呈许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状的词语有哪些 胁从罔治 莫开头的成语 提手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诱掖 疑惑不解 拉杆 津津乐道 析耕 癶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议拟 相鼠之刺 豕圈 金刚努目 人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