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0:51
缆影鸥移,篷声雁到。
忽惊月出当空早。
茫茫多少六朝愁,
和秋涨得江天饱。
事与花残,山随地老。
何人更唱江南好。
明朝准备要销魂,
白门衰柳啼鸟道。
船缆的影子在水面上摇动,海鸥飞过,船帆的声音传来,雁群也到了。
忽然惊醒,月亮在空中早早地升起。
茫茫的夜空中,有多少六朝的愁苦,
伴随着秋水的涨潮,江天显得格外饱满。
事情随花瓣凋零,山川也随着岁月变老。
还有谁能再唱江南的美好?
明天准备要销魂,白门的衰柳啼叫,鸟儿在呼唤。
“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六个朝代,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情感常被后人吟咏。诗中提到的“江南好”是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作者介绍:易顺鼎,清代诗人,以其诗歌清丽、情感细腻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涉及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事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江南夜泊之际,作者在船上,借景抒情,表达对江南的深厚感情和对往昔的怀念。
易顺鼎的《踏莎行 其一》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词作,通过描写夜泊江南的情景,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深沉感怀。开篇的“缆影鸥移,篷声雁到”,描绘了静谧夜晚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水上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接着,月亮的升起打破了夜的沉寂,带来了一丝惊喜,同时也引发了诗人对历史的回忆。
“茫茫多少六朝愁”一句,将个人情感与历史相结合,表达了对过去的无尽思念。六朝时期的辉煌与衰落,似乎在诗人心中交织成了一种深沉的愁绪。伴随着“和秋涨得江天饱”,诗人进一步揭示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紧密联系,秋水的涨潮仿佛在诉说着无数的往事。
在后半部分,诗人感叹“何人更唱江南好”,似乎在询问当今还有谁能再歌颂江南的美好,展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而最后两句则以“明朝准备要销魂”点明了情感的高峰,柳树的衰老与鸟儿的啼叫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历史的反思,极具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江南夜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美好的逝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六朝”是指哪几个朝代?
“缆影鸥移”主要描写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白门”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