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赠答刘御史云卿》

时间: 2025-05-21 01:58:25

诗句

学道有通蔽,今人乃其尤。

温柔与敦厚,扫灭不复留。

高蹇当父师,排击剧寇雠。

真是未可必,自私有足羞。

古人相异同,宁复操戈矛。

春风入万物,枯蘖将和柔。

克己未有加,归仁亦何由。

先儒骨已腐,百骂不汝酬。

胡为文字间,刮垢搜瘢疣。

吾道非申韩,哀哉涉其流。

大儒不知道,此论信以不。

我观唐以还,斯文有伊周。

开云揭日月,不独程张俦。

圣途同一归,论功果谁优?

户牖徒自辟,胶漆本易投。

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韩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1:58:25

原文展示:

赠答刘御史云卿
——元好问

学道有通蔽,今人乃其尤。
温柔与敦厚,扫灭不复留。
高蹇当父师,排击剧寇雠。
真是未可必,自私有足羞。
古人相异同,宁复操戈矛。
春风入万物,枯蘖将和柔。
克己未有加,归仁亦何由。
先儒骨已腐,百骂不汝酬。
胡为文字间,刮垢搜瘢疣。
吾道非申韩,哀哉涉其流。
大儒不知道,此论信以不。
我观唐以还,斯文有伊周。
开云揭日月,不独程张俦。
圣途同一归,论功果谁优?
户牖徒自辟,胶漆本易投。
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韩欧。

白话文翻译:

学习道理有时会有误区,如今的人尤其如此。
温和与厚道的品德,清除那些不好的影响。
高尚的精神应该成为老师,抵抗恶劣的敌人。
真理并不一定能显现,自私的行为却让人感到羞耻。
古人有着不同的相同之处,难道还会用武器来争斗?
春风吹拂万物,枯死的枝条也会变得柔和。
克己奉公没有加分,归向仁义又何从?
古代圣贤的尸骨已腐烂,千百次的谴责也不能回应你。
为何在文字中,刮去污垢搜寻伤疤?
我的道理并非申、韩之说,哀伤的是我正身处其中。
大儒们却不明白,所论之事是否可信?
我观察自唐朝以来,文化有如伊、周之盛。
开云揭日月,岂止是程、张二家?
圣道的归宿是一样的,论功名到底谁更高?
窗户只是在自己打开,胶漆本就容易粘合。
如果能够在九原上作业,我想复兴韩、欧之风。

注释:

  1. 通蔽:指学习的误区。
  2. 温柔与敦厚:温和与厚道的人格特征。
  3. 高蹇:指高尚的品德。
  4. 自私有足羞:自私的行为令人羞耻。
  5. 克己未有加:克己奉公没有额外的好处。
  6. 归仁亦何由:向仁义的方向又该如何达到。
  7. 先儒骨已腐:古代圣贤的尸骨已经腐烂。
  8. 刮垢搜瘢疣:在文字中寻找瑕疵。
  9. 申韩:指申培之流和韩愈。
  10. 斯文有伊周:指文化的盛世如同周朝和伊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字汝舟,号天池,金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反思及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金朝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士人风气的批判,强调内心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学习和道德修养的问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元好问指出,现代人对道理的理解往往带有偏颇,温柔和敦厚的性格特征被忽视,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诗中通过“春风入万物,枯蘖将和柔”,表现出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下,温暖的人性依然能够带来和谐与生机。

诗人提到古人与今人之间的不同,古人虽有争斗,但也有道德的约束,而今人却在拼搏中迷失了方向。通过对古代圣贤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对其精神的缺失感到惋惜。元好问用“胡为文字间,刮垢搜瘢疣”的句子,揭示了对文字表面的追求而忽视了内在道理的现象,反映出他对文化衰退的忧虑。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理想的渴望及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元好问作为大儒的责任感,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结尾提到的“吾欲起韩欧”表达了他希望复兴古代文化的强烈愿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前四句探讨现代人对道理的误解,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 中间的几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出温和之道的力量。
  • 后面的句子进一步批判了文化的堕落,表达出对古人道德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风”比喻温和的品德。
  • 对仗:如“高蹇当父师,排击剧寇雠”,体现了诗的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对文化衰退的忧虑,强调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提倡温和与厚道的处世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温暖与和谐。
  • 枯蘖:代表生命力的恢复与希望。
  • 古人:象征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道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温柔与敦厚”主要指什么?

    • A. 性格特征
    • B. 学习方法
    • C. 社会风气
  2. “古人相异同”意味着什么?

    • A. 古人与今人之间的矛盾
    • B. 古人之间的团结
    • C. 古人与今人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3. 诗中提到的“我欲起韩欧”反映了什么愿望?

    • A. 复兴古代文化
    • B. 提倡战争
    • C. 追求个人名利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元好问与杜甫的作品中都体现了对道德修养和社会现象的关注,但杜甫更侧重于对时局的悲愤,而元好问则更关注内心的修养与文化的传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好问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偶成 其五 送薜府判之广东 立春日 红梅十九首 其十八 索笋长句寄傅隐君 自崔镇至济州人情风俗可叹三十韵 过𣪁陵 江月楼 秋吟 其二 寄徐仲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俸余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诗葩 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梓的拼音及汉字解析_梓的读音与书写详解 谢敬 醢石 包含豭的词语有哪些 木字加见字念什么_木字加笔画汉字读音详解 用字旁的字 襟怀磊落 简结尾的成语 shu的汉字全收录_shu的汉字写法详解 单人旁的字 名震一时 疋字旁的字 描写思念家乡的诗_他乡故知诗句解析与用法详解 尸字头的字 尣字旁的字 井井有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