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吴山绝句》

时间: 2025-05-12 07:21:41

诗句

拂晓官来簿录时,未曾吹彻玉参差。

旁人不忍听鹦鹉,犹向金笼唤太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21:41

原文展示:

吴山绝句
作者: 高翥 〔宋代〕

拂晓官来簿录时,
未曾吹彻玉参差。
旁人不忍听鹦鹉,
犹向金笼唤太师。

白话文翻译:

清晨时分,官吏来记录在册,
还未将清脆的笛声吹得透彻。
旁边的人不忍心听那鹦鹉鸣叫,
只是在金笼里呼唤太师。

注释:

字词注释:

  1. 拂晓: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2. 官:指官吏。
  3. 簿录:记录在册,登记。
  4. 吹彻:吹得透彻。
  5. 玉参差:形容声音清脆,像玉器碰撞时的声音(此处可理解为笛声)。
  6. 旁人:周围的人。
  7. 不忍:不忍心。
  8. 鹦鹉:鸟的一种,能模仿人说话。
  9. 金笼:用金属制成的鸟笼。

典故解析:

  • “太师”可能指代古代官职,象征权威和威望。此处用金笼中的鹦鹉来反映一种受限制的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宋代诗人,字茂才,号镜湖,出生于苏州。他以豪放洒脱的个性和清新的诗风著称,常以山水为题材,诗作多具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吴山绝句》创作于高翥游览吴山时,诗中描绘了清晨的官吏和周围环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吴山绝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清晨的场景,展现了官吏的忙碌和周围人对环境的敏感。诗中通过拂晓的清新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伤的氛围。首句“拂晓官来簿录时”,将时间设定在清晨,给人一种清新开始的感觉;而“未曾吹彻玉参差”则暗示了环境的未尽之美,仿佛清晨的笛声尚未完全响起,留有余韵。

后两句则描绘了旁人的情感反应,尤其是对鹦鹉鸣叫的敏感。“旁人不忍听鹦鹉”,体现了人们对环境音响的细腻感受,似乎在反思世界的喧嚣与束缚。最后一句“犹向金笼唤太师”更是揭示了对自由的渴望,鹦鹉被困于金笼却仍呼唤着象征权威的太师,隐喻着人们对权力和自由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音韵和意境上都达到了和谐,展现了高翥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自由的向往,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拂晓官来簿录时:清晨,官吏到来进行登记,表现出一种忙碌的景象。
  2. 未曾吹彻玉参差:笛声尚未吹得透彻,暗示着一种未完成的状态。
  3. 旁人不忍听鹦鹉:周围的人对鹦鹉的叫声感到不忍心,表现出对环境的敏感。
  4. 犹向金笼唤太师:鹦鹉被困于金笼,依然呼唤太师,象征着对权威的期待和对自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笛声比作“玉参差”,形容其清脆动听。
  • 拟人:鹦鹉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清晨的场景与周围人对声音的反应,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无奈与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拂晓:象征新生与希望。
  2. 金笼:象征束缚与权力。
  3. 鹦鹉:象征被限制的自由与对外界的呼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拂晓官来簿录时”指的是什么时间? A. 中午
    B. 清晨
    C. 傍晚
    D. 深夜

  2. 旁人为什么“不忍听鹦鹉”? A. 鹦鹉的声音不好听
    B. 鹦鹉被困于金笼,令人心疼
    C. 旁人喜欢安静
    D. 鹦鹉没有叫声

  3. “金笼”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束缚与权力
    C. 自然
    D. 富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将高翥的《吴山绝句》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关系,但高翥更关注社会环境与人们情感的交织,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高翥生平与作品研究》
  • 《古诗词入门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陈秘监归泉州 送乐学 早春旬假独直寄江舍人 临石步港 送高起居之泾县 送苏州梁补阙 寄江州萧给事 送从兄赴临川幕 送王员外宰德安 送曾直馆归宁泉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彑字旁的字 胆大如斗 奴奴 坐怀不乱 柳緑 雨字头的字 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丶字旁的字 玺封 三迁之教 足字旁的字 黄绢幼妇 疏眉朗目 走笔成文 只开头的成语 土姓 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