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7:0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7:06:27
日出移船日又斜,芦根时复见人家。
水乡占得秋多少,岸岸红云是蓼花。
太阳刚升起,船只已经开始移动,太阳又渐渐西斜。偶尔在芦苇根旁可以看到人家的身影。水乡的秋天有多少美景呢?岸边的红云正是盛开的蓼花。
作者介绍:高翥(约1050年-1120年),字子奎,号白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高翥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多有闲情雅致,喜欢游览水乡,感受自然之美。
《下塘》是一首描绘水乡秋景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首句“日出移船日又斜”以时间的流逝为切入点,描绘了清晨的水乡,渔船在水面上轻轻移动,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芦根时复见人家”,用芦苇丛旁的人家,勾勒出水乡的生活气息,既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关怀。
“水乡占得秋多少”一句,诗人不仅在描绘眼前的美景,更在思考秋天给水乡带来的变化与收获。而“岸岸红云是蓼花”则以蓼花的绚烂色彩,点缀出秋天的美丽,象征着生命的绚丽与繁荣。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有深厚的哲理意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水乡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及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宁静、和谐的生活情景。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云”是指什么?
诗人的创作背景是哪个历史时期?
诗中“日出”与“日又斜”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高翥的《下塘》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下塘》更侧重于水乡的生活气息,王维则强调山林的静谧,展现不同的自然风貌和情感基调。
这份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下塘》的全面理解与欣赏,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古诗的美丽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