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1:21
作者: 王璹 〔金朝〕
西山踏破万层青,与客携壶上太宁。
泉石有情容避俗,轩裳无术可逃形。
云萦屋角僧禅静,露下松梢鹤梦醒。
明日却寻尘镜去,晓猿啼月若为听。
我脚踏西山,越过层层青翠,与朋友一同携壶上太宁寺。
泉水和岩石似乎有情,愿意避开世俗;而我的衣袍却无计可逃脱形迹。
云雾缭绕在屋角,僧人静坐禅修;露水滴落在松梢,惊醒了梦中的白鹤。
明天我又要去寻找尘世的镜子,听那清晨的猿啼,月光似乎也在倾听。
典故解析:
“轩裳无术可逃形”可视为对隐逸生活的反思,强调即使在自然中寻求宁静,也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影响。
作者介绍: 王璹,金朝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崇尚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璹游览太宁寺时,表达了他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反映出当时士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游太宁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开篇即以“西山踏破万层青”引入,描绘出西山的壮丽与层次,激发读者的视觉想象。诗人与友人一同登山,象征着友谊与共享的快乐。在描写泉石时,诗人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云萦屋角僧禅静”一句,描绘了一个恬静的禅房,云雾缭绕,仿佛时间在此凝固,形成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随后,“露下松梢鹤梦醒”则通过自然现象传达出一种生机与灵动,展现出自然与生命的和谐。
最后两句“明日却寻尘镜去,晓猿啼月若为听”,则是一种对未来的回归与反思,尽管沉醉于自然之美,诗人仍无法抵御世俗的牵绊,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在此处得以升华。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世俗的纠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游太宁寺》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明日却寻尘镜去”意味着什么?
诗中“云萦屋角”描述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