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3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34:50
咸平处士风流远,招得梅花枝上魂。
疏影暗得如昨日,不知人世几黄昏。
在咸平年间的隐士风流倜傥,招来了梅花的灵魂在枝头。
疏影朦胧,仿佛是昨日的情景,不知人间已过多少个黄昏。
诗中提到的“梅花”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坚韧的精神,隐士追求的理想境界。梅花在寒冬中绽放,象征着不屈的精神与独立的人格。
作者介绍:徐逸,字子昮,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兴盛并存的时代。诗人通过梅花传达对生命的思索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梅花》这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哲理,体现了作者对梅花的深刻理解与对人生的感悟。第一句通过“咸平处士”引入隐士的形象,暗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而“招得梅花枝上魂”则显示了梅花与隐士之间的内在联系,梅花不仅是一种花,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接下来的“疏影暗得如昨日”描绘出梅花的朦胧影子,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不知人世几黄昏”则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令人深思。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哲理的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逸的《梅花》与王安石的《白梅》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梅花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徐逸更多地通过梅花的孤独来反映人的处境,而王安石则强调梅花的美丽与坚韧,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