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7:28
捐躯难报圣明君,
补拙惟将一寸勤。
为政但当求实效,
劝农何敢具虚文。
夜来江上一犁雨,
晓起山前万锸云。
愿得岁丰民物阜,
素餐犹可度朝曛。
为了报效明君,宁愿捐躯也难以回报,
我能做的只有用一寸的辛勤。
从政的工作只求实际的效果,
劝农的道理怎么敢写得空泛无物。
昨夜江面上洒下了一场雨,
清晨山前却飘浮着万千的云。
希望能有丰收的年景,民众物资充足,
即使只是吃顿素餐也能安然度过晨曦。
王都中,元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质朴,常以农事为题材,表达对百姓生计的关怀。
此诗是在元代社会动荡、农民生计艰难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借用自然景象表达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对明君的忠诚。
王都中的《依紫崖韵和彬卿》是一首充满对百姓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前途的思考之作。诗的开头以“捐躯难报圣明君”开篇,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与无奈,虽有心报效却力有未逮。接着,他用“补拙惟将一寸勤”来强调自己虽有不足,却愿意以勤劳来弥补。
接下来的几句则突出了诗人对实际治理的看法,认为从政者应追求实效,而非空洞的文字,这一观点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尤为重要,真实反映了人们对官员的期待。诗中提到的“夜来江上一犁雨,晓起山前万锸云”,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暗示着丰收的希望。
最后两句“愿得岁丰民物阜,素餐犹可度朝曛”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富足的期盼,乃至于一种宁静的生活愿景。从全诗来看,不仅有对君主的忠诚,更有对人民生活的关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百姓生活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明君的忠诚,体现了一种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王都中是哪一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夜来江上一犁雨”表达了什么意象?
诗的主题是什么?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与王都中的作品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描写,但王之涣更侧重于壮阔的景象,而王都中则更关注于社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