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

时间: 2025-04-23 07:21:26

诗句

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

梵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

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

未佩兰犹小,无丝柳尚新。

圆光低月殿,碎影乱风筠。

对此留馀想,超然离俗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21:26

原文展示: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
作者:李世民(唐代)

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
梵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
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
未佩兰犹小,无丝柳尚新。
圆光低月殿,碎影乱风筠。
对此留馀想,超然离俗尘。

白话文翻译:

回到宫中游览这福地,极目远望,享受这美丽的清晨。
梵钟响起两声,法轮在阳光下缓缓转动。
宝殿遥远地沐浴在露水中,天花似乎就在脚下绽放春光。
还未佩带的兰花依然娇小,柳树尚且没有丝缠绕,仍然是新鲜的样子。
圆润的光辉洒在月殿上,碎影在风中竹林间游荡。
对此,我留有许多思绪,超然于世俗的尘嚣之外。

注释:

字词注释:

  • 回銮:指帝王返回宫殿的仪式。
  • 梵钟:佛教寺庙中用的钟。
  • 法日:指佛法之光,如同太阳般普照。
  • 宝刹:珍贵的寺庙。
  • 天花:指天上的花,象征美好和吉祥。
  • 未佩兰:未佩戴的兰花,象征纯洁和自然。
  • 圆光:圆形的光辉,常指月光。
  • 碎影:影子破碎、斑驳的样子。
  • 超然离俗尘:超越世俗的纷扰和尘世的喧嚣。

典故解析:

  • 梵钟法日: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表现出诗人对佛法的尊敬和向往。
  • 兰花:古代诗词中常用作高洁、清雅的象征。
  • 天花:寓意美好的事物,也象征着春天的生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史称唐太宗。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开创了贞观之治。他的诗词创作多反映了他对国家、民生的关注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世民出游并拜访大兴国寺之际,表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欣赏,体现了他在繁忙政务之余对自然和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谒并州大兴国寺诗》是一首体现李世民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的佳作。整首诗围绕“游”和“留”的主题展开,表现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所引发的思考与感悟。诗中通过清晨的美景、寺庙的庄严、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世界。

开篇“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即点明了场景与情境,作者回到福地,观赏清晨的美丽,传达出一种愉悦与轻松的心情。接着“梵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则运用佛教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诗中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如“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暗示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最后,诗人以“对此留馀想,超然离俗尘”结束,表明了他在美景与佛教文化的触动下,心灵得到升华,超脱于世俗的纷扰,彰显了诗人的哲理思考与人生观。这种超然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也赋予了诗歌更深的情感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回銮游福地”:表示回到皇宫,游览这福地,暗含皇权的责任与对美景的享受。
  • “极目玩芳晨”:极目远望,享受清晨的芬芳,体现出一种悠闲和愉悦。
  • “梵钟交二响,法日转双轮”:钟声的交错与法理的传递,暗示心灵的宁静与智慧的启迪。
  • “宝刹遥承露,天花近足春”:描绘寺庙的美丽与春天的气息,传达自然与宗教的和谐。
  • “未佩兰犹小,无丝柳尚新”:兰花与柳树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
  • “圆光低月殿,碎影乱风筠”:光影交错,象征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对此留馀想,超然离俗尘”:思绪涌现,表达了对世俗烦扰的超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回銮游福地,极目玩芳晨”,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法日转双轮”,以“日”比喻佛法的光辉,展现了深刻的哲理。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与佛教意象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超然的思想,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佛教文化的尊崇,体现了李世民作为一位皇帝在繁忙政务之外,向往朴素与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福地:象征着安宁与和谐的环境。
  • 梵钟:代表着宗教的庄严与智慧。
  • 宝刹:象征着宗教的神圣与美丽。
  • 兰花:高雅与纯洁的象征。
  • 天花:美好、吉祥的象征。
  • 月殿风筠:暗示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回銮”指的是什么? A. 归乡
    B. 返回宫殿
    C. 出游
    D. 祭祀

  2. 诗中“未佩兰犹小”表现了什么意象? A. 高洁
    B. 新鲜
    C. 成熟
    D. 美丽

  3. “圆光低月殿,碎影乱风筠”中,“碎影”指的是什么? A. 光的变化
    B. 风的声音
    C. 影子的运动
    D. 水的流动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写自然与宁静之美。
  • 杜甫的《望岳》:展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与人对自然的感悟。李白的作品更具豪放气质,而王维则展现出细腻的情感与宁静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世民与唐代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 秋晚霁后野望忆夏侯审 同钱郎中晚春过慈恩寺 同路郎中韩侍御春日题野寺 山中咏古木 送韦判官得雨中山 大梵山寺院奉呈趣上人赵中丞 奉陪侍中登白楼(一作奉陪浑侍中五日登白鹤楼) 送少微上人游蜀 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以身作则 通中枕 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万物之灵 欠字旁的字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西字头的字 快果 微国 微宵 亅字旁的字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旡字旁的字 马空冀北 言谈举止 李广难封 不死不活 貝字旁的字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