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2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21:29
齐天乐 徐积畲揽镜图
作者: 沈曾植 〔清代〕
道人心性圆如月,
帝网重重无量。
百面交光,三生留照,
不断字轮明相。
蟠龙鼻仰。
问青盖何年,
玄冥无恙。
鬓影春风,
倚楼频看自惆怅。
拓本几番相饷。
有西池瞻敬,
尊那供养。
仕至公卿,
传宜孙子,
多贺国家天上。
听声卜响。
剩表圣心情,
容成知状。
不老山人,
玉泉饶醉盎。
全诗翻译:
道人心性如同圆月般明亮,
帝王的网重重叠叠,难以计量。
百面镜子交相辉映,三生三世的光辉留存,
不断的字轮照亮了万象。
蟠龙昂首,
问青盖(仙人)何年,
在玄冥的深处一切安好。
鬓发在春风中轻舞,
我倚着楼阁频频眺望,心中惆怅满怀。
拓本几次相互赠送,
在西池前恭敬地瞻仰,
供奉尊前。
仕途高升至公卿,
传承给后代,
多为国家的繁荣欢庆。
听那声响卜卦,
余下的表明圣人的心情,
容成了知晓的状态。
不老山人,
在玉泉中畅饮,醉意盎然。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曾植(1848-1922),字惕生,号澄庵,清末民初诗人、书法家、画家,精通诗词和书法。沈曾植的诗风清新隽永,常以自然景物和哲理思考为主题,展现出道家思想的影响。
创作背景:
《齐天乐》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文化的推崇与向往,诗中表露出对修道之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沈曾植的《齐天乐》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热爱与向往。全诗通过描绘道人心性如月的明亮,构筑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中的“百面交光,三生留照”一句,既展现了光辉的意象,又蕴含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往和未来的感慨。
诗人在描绘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蟠龙鼻仰”、“问青盖何年”等,展示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反映出诗人对高人智慧的敬仰。整首诗不仅是对道教文化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诗人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和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对道教文化的崇敬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道人心性圆如月”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圆满与和谐
B. 复杂与变化
C. 忧伤与惆怅
诗中提到的“蟠龙”象征什么?
A. 长生不老
B. 尊贵与力量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