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1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15:48
齐天乐 蝉
作者: 曹贞吉 〔清代〕
前身疑是空山侣。
遗蜕杳然仙去。
露给资粮,形藏密叶,
有得孤高如许。
绿阴亭午。
引天籁笙簧,移宫换羽。
雨后微凉,余音摇曳过庭树。
依稀银雁柱系,被晚风吹断,
曼声凄楚。
八尺琉璃,半帘苍翠,
睡起了无情绪。
秋来更苦。
咽四壁寒虫,无聊和汝。
且莫哀吟,觅疏林宿处。
这首诗描绘了蝉的孤独与高洁,开头疑似蝉的前身是山中的伴侣,留下的蜕皮显得飘渺无踪。露水滋养着它,藏身于密叶之中,孤高的姿态令人艳羡。绿荫中的午后,蝉声如天籁之音,仿佛在宫阙中更换乐器。雨后微凉,余音在庭树间摇曳。远处的银雁被晚风吹断,声音凄楚。八尺高的琉璃窗前,半帘苍翠的景色,似乎让人无情的沉睡。秋天来临,更加苦涩。四面墙壁传来寒虫的啼鸣,感到无聊与你相伴。且不要哀吟,寻找那稀疏的林间栖息之处。
作者介绍:曹贞吉,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卓越的才华著称。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蕴含哲理,情感真挚,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蝉作为夏日的象征,常被用来表达孤独与高洁的情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孤独的理解。
《齐天乐 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了蝉的孤高与清雅。开篇以“前身疑是空山侣”引入,暗示蝉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蜕皮的遗留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延续与无常。诗中“绿阴亭午”一语,不仅描绘了夏日的宁静,还通过“引天籁笙簧”之句,生动展现了蝉鸣的优美,仿佛自然界的一场音乐会。
接着,诗人通过“雨后微凉”与“余音摇曳过庭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表现了对美好瞬间的留恋。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秋来更苦”表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无奈,四壁寒虫的啼鸣,象征着孤独与寂寞的加深。最后,诗人以“且莫哀吟,觅疏林宿处”结束,既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独立思考,鼓励自己在孤独中寻找栖息之地。
整首诗以蝉为主角,结合自然景色,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生命的思考,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蝉的形象,表达了孤独与对自然的思考,展现出一种高洁、孤独的生命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前身疑是空山侣”中的“前身”指的是什么?
A. 蝉的过去
B. 蝉的蜕皮
C. 蝉的伴侣
“雨后微凉”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情境?
A. 夏天的炎热
B. 秋天的寒冷
C. 雨后的清爽
诗人最后劝诫自己“且莫哀吟”是为了表达什么心情?
A. 绝望
B. 自我安慰
C. 逃避现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