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5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57:01
无锡道中赋水车
苏轼 〔宋代〕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
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
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在路上看到翻飞的乌鸦,像是连成一排的黑色尾巴;那蜕皮的蛇,形态清晰可见。
青青的稻田波浪起伏,像阵阵浮云;细雨如针,轻轻抽打着刚抽出的稻芽。
洞庭湖的五月,沙尘欲飞;鼍声在洞穴中轰鸣,犹如敲打公堂。
老农看不到上天的怜悯,眼泪只好呼唤阿香来推水车。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苏轼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而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的关怀。
这首诗写于苏轼游历无锡道途中的感受,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艰辛和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诗中既有对农田的描绘,也有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对社会和生活的关怀。
《无锡道中赋水车》是一首表现乡村自然景观与农民艰辛的诗。诗的开头描绘了自然景象,乌鸦的飞舞与蜕皮的蛇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自然界的生动与变化。接着,诗人转向稻田的景象,细雨如针,给人一种细腻而清新的感觉,表现了大自然的滋养与生机。
而后,诗人提到洞庭湖的沙尘与鼍鸣,暗示着环境的恶劣与农民的辛劳。最后一句“天公不见老农泣”更是引人深思,表达了对农民命运的同情,以及对自然与命运无常的无奈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文结合,体现了诗人对乡土的深情与对生活的观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思考。
诗歌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怀与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鼍”指的是什么?
诗中“唤取阿香推雷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