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4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7:40
戍迁烽静,单骑客过红螺碛。
破碎沙堆蔺石。缠紫草巉负垣脊。
同落凤,飞狐厄。强半是汉痕唐迹。
尚那角日闪红旗,贴堑防秋立柴栅。
何当负得,钩镵劲铁,来此垦烟寻镝。
漫凭吊云黄树赭,五原焦郁,下有殇魂宅。
是谁筹画。想驻马帐门横戟。
到今时逻夜人稀,雨丛磷碧。
戍楼的烽火已迁移,静谧的夜晚,孤独的骑客经过红螺碛。
破碎的沙堆上满是蔺草,紫色的草缠绕着崩塌的墙垣。
同样的落凤、飞狐,强烈的痕迹仿佛是汉唐遗留。
那边,日角闪烁着红旗,防御工事上秋天的柴栅依旧屹立。
何时能得那把钩镵的劲铁,来这里开垦寻觅箭镞?
漫无目的地凭吊着云黄的树和赭色的土,五原焦灼,底下有殇魂的居所。
是谁在策划这一切?想必驻马在帐门前的横戟。
如今的夜晚,守望的人稀少,雨中的磷光微弱而黯淡。
姚燮(约1680-1750),字远之,号尚斋,清代诗人,擅长古诗词,风格多样,作品常表现出丰富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他的诗作往往描绘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结合,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征部乐 剩垒》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多次战乱与边疆防守的时期。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战争带来的伤痛的感慨,反映了士人对国家和家园的深切关怀。
《征部乐 剩垒》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与思索。开篇“戍迁烽静”一句,既点出了环境的静谧,也暗含了战争的结束,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荒凉而又美丽的景象,而“破碎沙堆”的意象则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历史的沉重。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提到“汉痕唐迹”,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历史的痕迹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消逝,但它们留在土地上的印记却是深深的。诗中“钩镵劲铁”的意象则体现了重建的希望,诗人希望在这片曾经战火纷飞的地方,能够重新开垦出一片生机。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深沉思考。最后的“到今时逻夜人稀,雨丛磷碧”一句,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无情与人的渺小。
整首诗围绕战争与和平、历史与记忆的主题,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重建的渴望。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历史的沉重与希望,触动读者内心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汉痕唐迹”指的是什么?
A. 汉唐的历史文化
B. 自然景观
C. 战争的遗留物
D. 以上皆是
“钩镵劲铁”象征着什么?
A. 战争的工具
B. 重建的希望
C. 古老的文化
D. 自然的力量
诗中的“雨丛磷碧”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孤独与希望
B. 战争的残酷
C. 自然的美
D. 历史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