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14:4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4:49:31
雨淋铃 其二
又是虫啼树老时,
秋风吹曳鬓成丝,
画楼人语不堪思。
前路轻车嚣未已,
昨宵閒梦倦都迟,
隔帘明月有谁知?
又到虫声啼叫、树木渐老的时候,
秋风吹拂,鬓发已渐染白丝,
画楼中的人语,令人难以思念。
前方的轻车喧闹声仍未停止,
昨夜的闲梦已经感到疲倦,
隔着帘子明亮的月光,有谁能知晓?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中的意象如“虫啼”、“秋风”、“明月”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主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袁克文(约1660-约1740),清代诗人,号瑶山,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雨淋铃》系列诗作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反映出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雨淋铃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萧索与孤独。诗中“虫啼树老”将秋季的特征鲜明地呈现出来,虫鸣声声,似乎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接着“秋风吹曳鬓成丝”,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更隐含了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画楼人语不堪思”则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思念的痛苦,诗人在美丽的画楼中,听着人们的谈话,却感到心中难以忍受的孤独。接下来的“前路轻车嚣未已”展现了外界的喧闹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暗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整首诗最后以“隔帘明月有谁知”收尾,月光透过帘子洒落,映照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孤独感。这种情感通过对自然和内心的描绘,形成了诗中强烈的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袁克文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人生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和对内心孤寂的深刻反思。
诗中“虫啼”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秋天的到来
C. 冬天的寒冷
“鬓成丝”中的“丝”指代什么?
A. 青春
B. 白发
C. 头发的柔软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喜悦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1. B 2. B 3. B
比较袁克文的《雨淋铃 其二》和李白的《静夜思》,前者关注秋天的孤独与逝去的时光,而后者则强调对故乡的思念,均体现了诗人对时间与情感的深刻思考。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展现出古典诗词的共通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