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5:2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5:28:49
雨淋铃·送春
作者: 王用宾 〔近代〕
鹃声悲切。绿沉红暗,暮春时节。
天涯芳草无限,生怕是流光飘忽。
料得留春不住,也无语相诀。
念此后荷露枫霜,再见梅开岁华越。
惜春我自伤离别。似春风别我亦呜咽。
问春归去何处,花满地半天云抹。
约定明年,莫再良辰美景抛脱。
便剩有千万愁丝,暂借并刀割。
这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提到,杜鹃的哀鸣让人感到悲伤,春天的绿色景象已变得沉闷,红花也显得暗淡。正值暮春,眼前的芳草似乎无尽无穷,令人担心光阴如流水般匆匆而逝。即使知道春天不会停留,也无话可说来告别。想起未来的荷花露珠、枫叶霜冻,再次见到梅花绽放的日子又将遥远。惜春之情让我自己感到离别的痛苦,春风像是也在为我哭泣。问春天去了哪里,满地的花瓣和半天的云彩都在诉说着这一切。希望明年再相聚时,不要再将美好的时光轻易抛弃。可如今只剩下无尽的愁绪,暂且用刀割断这些忧伤。
作者介绍:王用宾(公元1856-1917),字子穆,号逸云,近代著名词人。他生活在清末民初,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作品风格细腻,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春末,正是作者对春天的美好回忆和对即将到来的夏秋的惆怅。诗中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个人情感的无奈与思考。
《雨淋铃·送春》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自然意象的词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最后时光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开篇的“鹃声悲切”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哀伤的氛围,紧接着“绿沉红暗”则勾勒出春日即将消逝的景象,展现出诗人对于春天的珍视与对季节变迁的无奈。
接下来的“天涯芳草无限”意象丰富,象征着无限的希望与美好,但同时也隐含着时间的匆匆。诗人在此时感受到的是无尽的惆怅与不舍,正如“生怕是流光飘忽”所言,光阴似箭,春天不再。
全词的情感层层递进,尤其是在“惜春我自伤离别”一句,情感达到高潮,诗人以自我感伤来体现对春天的依依惜别,仿佛春天的离去就是自己的离别,令人动容。而“问春归去何处”则展现出一种对春天归去的无奈和惆怅,直击心灵。
整首词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更深刻地表现了离别的痛苦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王用宾作为词人的细腻情感和卓越艺术表现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以春天的离去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深刻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鹃声悲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疲惫
答案:B
填空题:诗中提到“绿沉红暗”,这代表了____时节的景象。 答案:暮春
判断题:诗人希望明年能再见到春天的美好。 (对/错) 答案:对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