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登常山绝顶广丽亭》

时间: 2025-05-25 05:50:10

诗句

西望穆陵关,东望琅邪台。

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飞埃。

相将叫虞舜,遂欲归蓬莱。

嗟我二三子,狂饮亦荒哉。

红裙欲先去,长笛有余哀。

清歌入云霄,妙舞纤腰回。

自従有此山,白石封苍苔。

何尝有此乐,将去复徘徊。

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

弃置当何言,万劫终飞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5:50:10

登常山绝顶广丽亭

作者:苏轼 〔宋代〕

白话文翻译

西望穆陵关,东望琅邪台; 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飞埃。 相将叫虞舜,遂欲归蓬莱; 嗟我二三子,狂饮亦荒哉。 红裙欲先去,长笛有余哀; 清歌入云霄,妙舞纤腰回。 自从有此山,白石封苍苔; 何尝有此乐,将去复徘徊。 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 弃置当何言,万劫终飞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登上常山绝顶时,遥望四方的壮丽景色,以及与友人共饮时的狂欢与无奈,最终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注释

  • 穆陵关:古代关隘,位于今湖南省。
  • 琅邪台:古代著名的山台,象征着名士的理想之地。
  • 九仙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 虞舜:中国古代著名贤君,象征着理想和高尚的品德。
  •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和归宿。
  • 红裙:指舞者的装束,象征着欢快和美丽。
  • 白石封苍苔:形容山顶的洁净与静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苏轼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哲学思考,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登常山绝顶广丽亭》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波折时期。身处困境的他,常通过游山玩水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此诗是在一次登山时写成,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并通过与友人的饮酒作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苏轼描绘了四面八方的美景,显示出他胸怀壮志,心系理想的情怀。接着,他提到与朋友们的狂饮,暗示着对人生短暂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在描写舞蹈和音乐时,诗人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欢快的场面,但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哀伤。这种对比让诗歌更加丰富,既有欢愉也有忧伤,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张力。

最后,诗人以“人生如朝露”作结,深刻地反映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这种哲学思考使得整首诗超越了单纯的游览诗,升华为对生命、友情和理想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望穆陵关,东望琅邪台:描绘了西边和东边的壮丽景观,展现出作者的胸怀和视野。
  2. 南望九仙山,北望空飞埃:向南望去是传说中的仙山,向北则是空中飞扬的尘埃,形成鲜明对比。
  3. 相将叫虞舜,遂欲归蓬莱:呼唤古代贤君虞舜,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 嗟我二三子,狂饮亦荒哉:感叹与友人狂饮的无意义,透露出对人生的无奈。
  5. 红裙欲先去,长笛有余哀:描绘了舞者的美丽与伴奏中的哀伤,形成对比。
  6. 清歌入云霄,妙舞纤腰回:音乐和舞蹈的优雅,展现出当时欢乐的气氛。
  7. 自从有此山,白石封苍苔:山顶的宁静与纯净,象征着内心的平静。
  8. 何尝有此乐,将去复徘徊:反思快乐的短暂,和即将离去的无奈。
  9. 人生如朝露,白发日夜催: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匆匆,带来深深的感慨。
  10. 弃置当何言,万劫终飞灰: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消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西望穆陵关,东望琅邪台”。
  • 比喻:将人生比作“朝露”,生动表达了生命的短暂。
  • 排比:对景物的描写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短暂的感慨。诗人在游山玩水中思考人生,展示了其深沉的哲学思考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穆陵关:象征历史与英雄的理想。
  • 琅邪台:代表名士的理想地。
  • 九仙山:象征着追求长生和理想生活的渴望。
  • 蓬莱:象征人生目标的归宿。
  • 红裙与长笛:表现欢乐与哀愁的对比。
  • 白石与苍苔:象征自然的纯洁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仙山”象征什么?

    • A. 人生的理想
    • B. 追求长生
    • C. 归宿
    • D. 自然美景
  2. “人生如朝露”中的“朝露”用来比喻什么?

    • A. 生命的辉煌
    • B. 生命的短暂
    • C. 自然的美丽
    • D. 友情的珍贵
  3. 诗中哪一句描绘了舞蹈的优雅?

    • A. 自从有此山
    • B. 清歌入云霄
    • C. 红裙欲先去
    • D. 南望九仙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豪情。
  • 王维《鹿柴》:同样是对自然的赞美,但更注重宁静与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苏轼传》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江南春 早春题真上人院(生天宝初) 贵游 将赴宣州留题扬州禅智寺 故洛阳城有感 书怀寄中朝往还 叹花 / 怅诗 闲题 送刘秀才归江陵 南楼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宁结尾的成语 八恒河沙 包含赞的词语有哪些 捺的字有哪些_汉字捺笔顺详解与常见捺字示例 遂行 牛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多文为富 争驱 周的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周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好女不穿嫁时衣 食字旁的字 旗常 马旁的字有哪些?带马旁的汉字大全 拼音yu的汉字全收录_yu的常用字详解 巾字旁的字 欠字旁的字 包含兔的成语 诡謇 猛将如云,谋臣似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