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与潘文叔游衡岳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7 06:33:25

诗句

远看云吐吞,近见日出没。

解駮谓须臾,迷漫翻倏忽。

山灵似知我,老兴不得发。

纵使尽高深,安能造剞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3:25

原文展示

与潘文叔游衡岳四首 其二 赵蕃 〔宋代〕

远看云吐吞,近见日出没。 解駮谓须臾,迷漫翻倏忽。 山灵似知我,老兴不得发。 纵使尽高深,安能造剞劂。

白话文翻译

从远处看,云彩吞吐变幻,近处则见太阳的升起和落下。 云彩的清晰与模糊只在片刻之间,迷漫的状态却突然转变。 山中的灵气似乎了解我,但我的老兴致却无法激发。 即使山峰再高再深,又怎能创造出那精巧的雕刻呢?

注释

  • 解駮谓须臾:解駮,指云彩的清晰与模糊。须臾,片刻。
  • 迷漫翻倏忽:迷漫,指云雾弥漫。倏忽,突然。
  • 山灵似知我:山灵,指山中的神灵或自然之气。
  • 老兴不得发:老兴,指老年人的兴致。
  • 安能造剞劂:剞劂,指精巧的雕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刘过、姜夔等人交往,诗风受黄庭坚影响。他的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与潘文叔同游衡山时所作。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以其秀丽的山景和丰富的文化历史著称。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远近视角的转换,描绘了云彩和日出的变幻,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诗中“解駮谓须臾,迷漫翻倏忽”一句,巧妙地捕捉了云彩瞬息万变的特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后两句“山灵似知我,老兴不得发”,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与自身境遇的无奈。最后一句“纵使尽高深,安能造剞劂”,以山的高深比喻人生的追求,表达了即使自然再美,也无法完全满足人的创造欲望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看云吐吞,近见日出没:通过远近视角的对比,描绘了云彩和日出的动态美。
  2. 解駮谓须臾,迷漫翻倏忽:用“须臾”和“倏忽”形容云彩的变化,强调其瞬息万变。
  3. 山灵似知我,老兴不得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自身兴致的无奈。
  4. 纵使尽高深,安能造剞劂:以山的高深比喻人生的追求,表达了无法完全满足创造欲望的哲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吐吞”和“日出没”比喻自然景象的变幻。
  • 拟人:“山灵似知我”赋予山以人的情感。
  • 对仗:“解駮谓须臾,迷漫翻倏忽”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吐吞:描绘云彩的动态美。
  • 日出没:描绘日出的动态美。
  • 山灵:赋予山以人的情感。
  • 剞劂:比喻精巧的创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解駮谓须臾”中的“须臾”是什么意思? A. 片刻 B. 突然 C. 长久
  2. 诗中“山灵似知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自然的亲近 C. 对自然的无奈
  3. 诗中“安能造剞劂”中的“剞劂”是什么意思? A. 雕刻 B. 绘画 C. 建筑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山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生的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蕃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望岳》都描绘了山景,但赵蕃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慨,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相见欢 相见欢 相见欢 相见欢 相见欢 相见欢 其二 相见欢 其一 相见欢 相见欢 鸳鸯 相见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草间求活 王字旁的字 促退 辱身败名 神志不清 万世不刊 花妖 别开头的成语 臼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狭促 私字儿的字 镜破钗分 瓦字旁的字 恨怅 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压舱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