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7:39
圣人用仁心,恻伤路傍儿。
虎狼舐吻血,自哺胃与肌。
同在天地闲,六凿相识知。
父母临万物,大道甚坦夷。
百年修不善,一日许知非。
虎狼有悛心,还与圣人齐。
圣人用仁爱的心,怜悯路边的孩子。
虎狼舔舐着鲜血,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
他们同在这天地间,彼此能够识别与了解。
父母关爱着万物,大道显得非常宽广平坦。
即使百年修行不善,也只需一日就能知晓是非。
即便是虎狼也能悔悟,最终也能与圣人平齐。
“圣人”与“仁心”的概念源自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和人性的关怀。虎狼等猛兽的形象常用于比喻人类的本性,体现出人性中的善与恶的对抗。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常以哲理和人生感悟为主题。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晚年,正值人生的反思期。诗中蕴含着对善恶、仁义的思考,展现了对生命和道德的深刻理解。
《观道二篇》通过对比圣人和虎狼的形象,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诗人首先强调了仁心的重要性,指出圣人对弱者的怜悯,而虎狼则是野性的象征,尽管它们的行为残忍,却也是生存的本能。接着,诗人引入了天地间的相识与了解,暗示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道德的普遍性。最后,诗人指出即使是虎狼也可能悔改,与圣人平齐,这种转变反映了人性中的希望与可能性。整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对立以及善恶共存的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善恶的探讨,表现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对改变的希望,强调了仁爱与悔改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圣人用仁心”的“仁心”指什么?
A. 仁爱的心
B. 贪婪的心
C. 残忍的心
D. 冷漠的心
诗中提到的“虎狼”象征什么?
A. 善良
B. 恶与残忍
C. 和平
D. 自由
“百年修不善,一日许知非”的意思是?
A. 一百年都不善良
B. 一日就能懂得是非
C. 一天也不值得修行
D. 只需修行一百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比,李白的作品更多强调个人豪情与自由,而黄庭坚则更关注于内心的道德反思与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