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1:2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1:21:11
学省非簿领,卧痾常闭关。
雨馀楼阁静,风晚鸟乌还。
赏逐四时改,心安一味閒。
古人虽已往,不废仰高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认为,自己并不需要官职和名利,只愿在病中静卧,常常闭关思考。雨后的楼阁静谧无声,傍晚微风吹拂,鸟儿归巢,一切显得宁静而安详。诗人随着四季的变化而感受到自然的韵律,心中始终保持一种闲适的状态。虽然古人已经逝去,但他仍然怀有对高山的敬仰与追求,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以诗词、散文和书法见长,尤其擅长写词,风格清新、自然。黄庭坚的诗歌多反映个人的生活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隐居之时,正值宋代社会动荡,士人对于名利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渴望之间的矛盾。诗人在病中感受到生活的无常,选择隐退,借此表达他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古人高尚志向的追慕。
《呻吟斋睡起五首》其二,展现了黄庭坚内心追求宁静的渴望。在诗中,黄庭坚以“学省非簿领”开篇,直抒胸臆,表明他并不看重官职和名利,而是更重视内心的省悟与自我修养。接着,诗人描绘了雨后楼阁的静谧,风晚时分鸟儿归巢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这种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向往隐居生活的内心世界。最后一句“古人虽已往,不废仰高山”则是诗人对古代先贤的怀念与敬仰,表达了他对高尚理想的不懈追求。整首诗词情深意长,情景交融,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逸。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高尚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古代先贤的敬仰。
诗人认为自己追求的是:
A. 官职和名利
B. 内心的修养
C. 财富和权力
“雨馀楼阁静”中,楼阁代表的是:
A. 外在的繁华
B. 隐居的空间
C. 诗人的孤独
诗中提到的古人,是指:
A. 现代的权贵
B. 过去的先贤
C. 凡夫俗子
黄庭坚 vs 苏轼 黄庭坚的诗词多表现内心的宁静与高尚的追求,而苏轼则更注重人生的哲理与面对世事的态度。两者都体现了宋代士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