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1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7:56
念奴娇 其十六 新筑书屋
作者: 梁清标 〔明代〕
蕉林名久,问先生何处为君书屋。
随地诛茅莳药草,卜构朱栏数曲。
北牖琴樽,南窗烟月,舒啸当休沐。
旧阴清影,雨馀频展新绿。
几年潦倒京尘,故庐荒矣,梦绕家山麓。
但取意中林壑在,便可结篱编竹。
簿领才抛,图书堪拥,世事凭翻覆。
鸟啼花放,闲心如坐空谷。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理想书屋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诗中提到蕉林已经有名气,询问先生的书屋在哪里,随处可以看到茅草和药草,想象着建造一座朱栏围绕的小屋。北窗外有琴和酒樽,南窗外有烟雾和月色,舒适的环境让人陶醉。虽然旧日的阴影和细雨中的新绿让人怀念,几年的潦倒生活使得故乡的房屋变得荒凉,梦中常常回到家乡的山麓。但只要心中有林壑,就可以在这里结篱编竹。抛却世俗的束缚,拥有丰富的书籍,任凭世事变化。鸟儿啼鸣,花儿绽放,心情闲适如同坐在空谷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琴樽”、“烟月”等意象,常见于古代文人的生活,表达了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古人常在月夜与友人共饮,抚琴吟唱,体现了文人特有的闲情逸致。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明代诗人,生于福建,擅长诗词,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其诗风常表现出对自然的喜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对生活困顿的反思过程中,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体现了他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心态。
《念奴娇 其十六 新筑书屋》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展现了梁清标对理想居所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全诗通过描绘书屋的环境及作者的心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诗中“蕉林名久”,“问先生何处为君书屋”开篇即引人入胜,带出对理想书屋的探寻。接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书屋的自然环境,北窗的琴樽与南窗的烟月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表现出诗人对文人雅趣的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自己几年的潦倒,故居的荒凉,如梦般回到家乡的山麓。这种怀旧之情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悲伤中,而是强调只要心中有理想的林壑,就能在此结篱编竹,寓意着即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内心的安宁与乐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北牖琴樽,南窗烟月”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书屋环境,营造出一种文人雅趣的氛围。诗的整体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现了唐诗的传统风格。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强调了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蕉林”象征什么?
A. 人生的烦恼
B. 幽静的环境
C. 繁华的都市
D. 书籍的丰富
诗人回忆过去的生活,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惆怅
C. 快乐
D. 忧虑
最后一句“闲心如坐空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忧愁
B. 安宁
C. 忙碌
D. 寂寞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梁清标的《念奴娇》与王维的《山中杂诗》,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王维更注重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山水的深刻体会,而梁清标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与理想生活的追求,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