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0: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0:45
穷猿既投林,疲马初解鞅。
心空饱新得,境熟梦余想。
江鸥渐驯集,蜑叟已还往。
南池绿钱生,北岭紫笋长。
提壶岂解饮,好语时见广。
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莽。
猿猴已在林中归去,疲惫的马儿刚刚解开缰绳。
心中空灵而又饱含新得,境界熟悉如梦中的思念。
江边的鸥鸟渐渐驯服聚集,渔夫也已归往自己栖息的地方。
南边的池塘绿藻遍生,北面的山岭紫色竹笋长成。
提着水壶的我,怎会只顾饮水,闲聊时常见到美好的话语。
春江有美好的诗句,我醉倒在茫茫的天地之间。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经历坎坷,曾因政治原因多次贬谪,但他在逆境中仍然保持乐观,创作了大量诗文,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是苏轼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回应,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是在他贬谪期间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苏轼的《和陶归园田居六首》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穷猿”和“疲马”描绘出一种归隐的状态,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将心灵的空灵与新得的感悟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宁静。诗中“江鸥渐驯集,蜑叟已还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渔夫回归的场景更是让人在纷扰的世俗中感受到一丝安宁。
南池的“绿钱”和北岭的“紫笋”交相辉映,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在诗中跃然纸上,映射出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期待。最后两句“提壶岂解饮,好语时见广”,不仅表达了诗人饮酒后的醉意,也暗示了他在迷醉中感悟到的生活哲学——不只是在表面享受,而是在每一个瞬间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的艺术才华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闲适中领悟生活的哲理,情感基调宁静而深邃。
诗中提到的“疲马”是指什么?
“提壶岂解饮”意指什么?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