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1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13:05
春已暮,落花纷纷下红雨。南北行人归不归,千林万林鸣杜宇。我无受奖兮何处归,十方刹土奚相依。老夫有个真消息,昨夜三更月在池。
春天已经结束,花瓣纷纷飘落,就像红色的雨点。南北的行人们,不知道是归还是不归,成千上万的树林里传来杜鹃的鸣叫。我没有受到奖赏,究竟要归向何处呢?十方的佛刹,哪里能让我依靠呢?老夫我有一个确实的消息,昨夜三更时分,月亮照在池塘上。
释梵卿,宋代僧人,擅长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写于春末夏初,正值花落之际。诗人借春末的景象,表达对人生和归属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与感受。
这首《偈》通过描绘春天的结束和落花的景象,引发对人生归属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春已暮,落花纷纷下红雨”描绘出春天最后的美丽与短暂,花瓣如雨般纷落,充满了惆怅之感。接着,诗人转向南北行人,表达对行人的归属感的疑惑。行人们的去留未定,似乎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
“我无受奖兮何处归”一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似乎在问自己,生活的意义何在?而“十方刹土奚相依”则表现出他对宗教的思考,十方的寺庙虽多,但又有何处能够让他真正依靠呢?
最后一句“昨夜三更月在池”则是一种恍惚的美,月亮在池塘的倒影,象征着宁静与思考,也许暗示着在动荡的内心中依然存在着一丝平静的时光。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归属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春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归属和内心宁静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学思考的深邃。
诗中提到的“南北行人”主要指的是: A. 游子 B. 旅行者 C. 归乡人 D. 不确定的人
“昨夜三更月在池”这句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宁静 C. 期待 D. 忧伤
诗人对归属的思考体现在何处?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行人的迷茫 C. 对月亮的描绘 D. 对寺庙的向往
答案:
《静夜思》与《偈》的对比:
《春望》的忧国忧民与《偈》的个人思索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对人生的不同关注点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