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0:3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0:39:09
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其二
作者: 杜甫
楚塞难为路,蓝田莫滞留。
衣裳判白露,鞍马信清秋。
满峡重江水,开帆八月舟。
此时同一醉,应在仲宣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祝福与送别之情。诗中提到,楚地的山塞道路难行,蓝田的美景不应久留。衣服上沾染的露水像是秋天的寒意,马鞍上散发出的气息显得清爽。峡谷中的江水奔涌,八月的船帆正待启航。此刻大家应该共同畅饮,正如在仲宣楼上一样。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享有“诗圣”的美誉。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风格雄浑、清新,尤其擅长五言与七言的古诗形式。
这首诗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诗人身处困境,心系故人,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诗有着深厚的情感,杜甫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场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首句“楚塞难为路”引入了旅途的艰难,彰显了送别的沉重心情。接着“蓝田莫滞留”则表达了对朋友的劝解与祝福,希望他们能够向前、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非常细腻,衣裳、鞍马、江水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送别画面。
诗歌通过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体现了杜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杜甫的字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仲宣楼”象征什么?
“蓝田莫滞留”表达了什么意图?
杜甫的《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其二》与李白的《送友人》,两者都表达了送别之情,但杜甫更多地关注于生活的艰辛与对未来的希望,而李白则更注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由的追求,展现出两位诗人在风格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