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9:1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9:11:04
秦楼月·芳菲歇
作者:向子諲 〔宋代〕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春花已然凋零,故乡的景象在眼前变得模糊,心中倍感伤痛。
这种伤痛是多么深切啊,无边的烟水和无尽的山色让人更加心碎。
更难以忍受的是又逢龙节,眼泪已经流尽,心中只剩下无尽的悲鸣。
悲鸣的声音伴随着子规的啼叫,清晨的风中,残月依旧挂在天边。
向子諲,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词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事之感,常带有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
《秦楼月·芳菲歇》写于春末夏初,正值万物复苏、花开花谢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内心的伤感与对故乡的思念。社会背景中,诗人可能面临离乡、孤独等情境,激发了其创作的冲动。
这首词以“芳菲歇”开篇,立刻设定了一个凋零、伤感的基调。春天的花草已经凋谢,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逝去。接着,诗人用“故园目断”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词中“伤心切”反复出现,强调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无边的烟水和无穷的山色,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广袤,却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可堪更近乾龙节”,诗人自问自答,似乎在对比节日的欢乐与自己内心的悲戚,眼泪流尽,心中无以复加的悲伤,只能空啼血,这种情感直击人心。最后一句“晓风残月”更是将孤独与凄凉的氛围推向高潮,清晨的风中带着温凉,残月挂在天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词在情感的抒发上极为细腻,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折射出一种无奈的人生哲学,令人动容。
全词围绕对故乡的思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展开,情感真挚而深沉,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芳菲歇”中的“芳菲”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叶子
B. 春天的花草
C. 夏天的阳光
D. 冬天的雪
诗中“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意在表达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伤感
C. 希望与期待
D. 愤怒与不满
暮春时节,芳菲飘落,登高遥望故国,内心悲伤痛切。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更让我伤心欲绝。 更不能忍受的是乾龙节又快到了,追昔抚今,眼中泪水流尽,像杜鹃鸟那样啼出鲜血来。在一片凄厉的子规声外,是故国破败的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