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回波词》

时间: 2025-04-29 12:23:18

诗句

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

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23:18

原文展示:

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白话文翻译:

在那段时间里,我的名字如同回波一般被传扬,流向山岭之外,归向故乡。我的身名已经被列入了官吏的名册,但我的官袍和权杖却不再是红色绣花的了。

注释:

  1. 回波:比喻声响的回荡,暗指名声的传扬。
  2. :山岭,这里指代遥远的地方。
  3. 齿录:指官吏的名册,表示被人认同或记载。
  4. 袍笏:袍子和权杖,象征官位和权力。
  5. 牙绯:红色刺绣,原指官员的服饰,后引申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典故解析:

在唐代,官员的名册是选拔和任用官员的重要依据,诗中提到的“齿录”即表示作者曾经拥有的地位。唐代的政治环境复杂,许多诗人都通过诗歌表达对权利、名声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佺期,字希逸,唐代著名诗人,生平经历丰富,官至中书侍郎。他的诗风以清丽见称,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沈佺期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往荣华的回忆及对现状的感慨。诗人可能经历了权力的起伏,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思考。

诗歌鉴赏:

《回波词》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沈佺期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诗中以“回波”开头,形象地表达了名声的流转与虚幻,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流向岭外生归”,则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身名已蒙齿录”一句,展现了作者曾经的荣耀与如今的失落,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淡然。最后一句“袍笏未复牙绯”,不仅道出了他对权力的放弃,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清醒态度。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揭示了人们在名利与时间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回波尔时佺期:回波象征着声名,暗指自己曾经的风光。
  2. 流向岭外生归:声名远扬,归向故乡,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情感寄托。
  3. 身名已蒙齿录:自己已被记载于官吏名册,表明曾经的荣耀。
  4. 袍笏未复牙绯:官袍和权杖已不再,象征权力的丧失与对名利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过去的荣华与现状的冷清,凸显出时间的流逝。
  • 象征:袍笏象征权力,回波象征名声,使用生动的意象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权力与名声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冷静认知,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回波:象征名声与时间的流逝,隐喻人们对过往的怀念。
  2. 岭外:象征遥远与归属,表现了对故土的思乡之情。
  3. 袍笏: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了人们对名利的追求与最终的放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齿录”指的是?

    • A. 诗集
    • B. 官吏名册
    • C. 文学作品
  2. 填空题:诗中“袍笏未复牙绯”表达了对__的放弃。

  3. 判断题:沈佺期在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执着。 (对/错)

答案:

  1. B
  2. 权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沈佺期与李白在对名利的看法上有相似之处,李白在《将进酒》中表现出的豪迈与沈佺期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沈佺期的生平研究文章

相关查询

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 道院偶述 立秋前一夕作 游武夷山 初寒在告有感 初春杂兴 秋来益觉顽健时一出游意中甚适杂赋五字 西村劳农 雨後过近村 自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谦恭下士 差堪自慰 魚字旁的字 避重逐轻 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狐鸣篝火 生菜 慎始敬终 势不容缓 包含蔽的成语 以售其伎 双人旁的字 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稠密 鬼字旁的字 先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萧墙之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