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2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23:18
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在那段时间里,我的名字如同回波一般被传扬,流向山岭之外,归向故乡。我的身名已经被列入了官吏的名册,但我的官袍和权杖却不再是红色绣花的了。
在唐代,官员的名册是选拔和任用官员的重要依据,诗中提到的“齿录”即表示作者曾经拥有的地位。唐代的政治环境复杂,许多诗人都通过诗歌表达对权利、名声的感慨。
沈佺期,字希逸,唐代著名诗人,生平经历丰富,官至中书侍郎。他的诗风以清丽见称,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社会的观察。
此诗创作于沈佺期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往荣华的回忆及对现状的感慨。诗人可能经历了权力的起伏,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思考。
《回波词》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沈佺期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诗中以“回波”开头,形象地表达了名声的流转与虚幻,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的“流向岭外生归”,则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身名已蒙齿录”一句,展现了作者曾经的荣耀与如今的失落,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淡然。最后一句“袍笏未复牙绯”,不仅道出了他对权力的放弃,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清醒态度。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揭示了人们在名利与时间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权力与名声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冷静认知,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基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齿录”指的是?
填空题:诗中“袍笏未复牙绯”表达了对__的放弃。
判断题:沈佺期在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执着。 (对/错)
沈佺期与李白在对名利的看法上有相似之处,李白在《将进酒》中表现出的豪迈与沈佺期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