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2:48: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2:48:10
少年已遂遯山林,何况霜毛两鬓侵。
习气尚存诗入梦,病根未去药关心。
猿知秋近啼先苦,鹤阅年多顶渐深。
不忍顿疏风月在,麤能扶杖即登临。
年少时已实现隐居于山林的愿望,更何况如今两鬓已经生霜。
虽然习气依旧,诗歌常常入梦,但病根未除,药物也只能牵挂心情。
猿猴察觉秋天将近,先苦于鸣叫,白鹤经历年岁已渐深。
不忍心与风月疏远,只要能拄杖就能登上高处。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内容涉及爱国、抒情、咏史等多个方面,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散怀》创作于陆游晚年,时值他身心疲惫,常常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身体的衰老。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己隐逸生活的回忆与感慨。
《散怀》是一首充满人生哲思的诗,陆游在诗中以伤感的笔触,描绘了衰老与孤独的心境。起初,诗人回忆起年轻时的逍遥与意气风发,然而岁月的流逝使他不得不正视两鬓的霜白与衰老的现实。尽管他仍然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常常在梦中吟咏,但面对疾病的侵扰,心中愁苦愈加沉重。通过“猿知秋近啼先苦”的意象,诗人将自身的感受与自然界的变化相联系,表明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悲凉。最后一句“不忍顿疏风月在”,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眷恋与渴望,即使身体不便,依然想要继续追求那份诗意的生活。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陆游对人生的反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反映了诗人虽已年老,但仍然对生活、自然和诗歌充满热爱与追求的情感。它同时揭示了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猿”象征什么?
诗人对风月的态度是:
“霜毛两鬓侵”主要表达了诗人的: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陆游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而杜甫则倾向于社会的苦难与历史的沉重。两位诗人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