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时间: 2025-05-23 02:09:02

诗句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

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2:09:02

原文展示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作者: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
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白话文翻译

我来到这座高楼,凭栏而望,感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愁苦。
那“虎踞龙蟠”的地方如今在哪里呢?只有眼前的兴亡变迁尽收眼底。
柳外的夕阳,水边归来的鸟儿,山坡上高大的乔木随风摇曳。
一只小船向西而去,传来一声孤独的竹笛声。
我不禁回忆起苏东坡的风流才情,东山岁末之际,泪水洒落在哀伤的筝曲中。
如今的年轻人追求功名都已经交给了他们,长日里我只是在消磨着棋局。
宝镜难寻,碧云渐渐昏暗,谁来劝我饮这杯中绿酒?
江边风急,早晨的波浪已经翻覆了房屋。

注释

  • 吊古:指的是凭吊古迹,追忆往事。
  • 虎踞龙蟠:古代对于地势险要而有战略价值的地方的比喻。
  • 安石: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 棋局:象征生活的复杂与无常,常用来比喻人生的博弈。
  • 宝镜: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或光辉的过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著名词人、诗人,字幼安,号稼轩,晚号醉翁。辛弃疾以豪放激昂的词风著称,作品中常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辛弃疾晚年,时值南宋国势弱,辛弃疾常常在抒情中流露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此时的他身处建康(今南京),凭栏眺望,感慨万千,激发创作。

诗歌鉴赏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词作,辛弃疾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沉思念及对未来的无奈。诗中“虎踞龙蟠”一语,便道出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渴望,而后“只有兴亡满目”则是对国家命运的无奈与痛心。

词中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个人内心情绪的交融,柳外斜阳、水边归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表现出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尤其是“却忆安石风流”一句,提及苏东坡的风流才情,既是对前贤的敬仰,也是对自身无奈的感慨。

在结尾部分,辛弃疾借助“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描写自然的狂暴,映射出他内心的激荡与不安,表现出一种对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我来到这里凭吊古迹,登上高楼,却只得到无尽的愁苦。
  2. 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昔日威武之地如今何在?眼前只剩兴亡变迁的景象。
  3.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夕阳斜照柳外,水边的归鸟飞回,山坡上高大的树木随风摇曳。
  4.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一只小船向西漂去,传来一声孤独的竹笛声。
  5.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不禁回忆起苏东坡的风流才情,东山岁末,泪水洒落在哀伤的筝曲中。
  6.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如今年轻人的功名都交给他们了,长日里我只是在消磨着棋局。
  7.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美好的事物难以寻觅,碧云渐渐昏暗,谁来劝我饮这杯中绿酒?
  8. 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江边风急,早晨的波浪已经翻覆了房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虎踞龙蟠”形象地表达了地势的险要。
  • 拟人:如“水边归鸟”,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柳外斜阳,水边归鸟”,增强了词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着视野的开阔,也代表着对历史的追寻。
  • 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归鸟:象征着归属与思念。
  • 棋局:象征着人生的复杂与博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虎踞龙蟠”指的是:

    • A. 诗人的家乡
    • B. 古代的战略要地
    • C. 一种动物
  2. 辛弃疾在诗中回忆的历史人物是: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3. 诗中提到的“江头风怒”是用来表现:

    • A. 自然的美丽
    • B. 内心的激荡
    • C. 生活的安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苏轼的作品都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苏轼的《水调歌头》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而辛弃疾的《念奴娇》则更加强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思索,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通论》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和张叔靖三绝 和元章春风三绝 和吴唐辅雪中同游西湖之作 夜寒 杨思恭惠酒作小诗戏之 循省 雪中偶书 雪中度冯公岭二绝 学山野烧异常登高泮宫如在火池中间泮师率诸 宣和壬寅仲冬二十六日留别临川陈泰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杜绝言路 偪真 示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顺美匡恶 史策丹心 冷眉冷眼 颓垣废址 盈缩卷舒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别的成语 三框儿的字 卜字旁的字 团委 歹字旁的字 雪糕 挽圈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