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有感》

时间: 2025-05-07 06:58:51

诗句

少年如晓行,志竟多閒佚。

老如夜还家,行李自迫怵。

向来轻寸阴,此去惜余日。

已往不可追,未来嗟莫失。

昔人秉烛游,不为杯中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8:51

原文展示:

有感 姜特立 〔宋代〕

少年如晓行,志竟多閒佚。 老如夜还家,行李自迫怵。 向来轻寸阴,此去惜余日。 已往不可追,未来嗟莫失。 昔人秉烛游,不为杯中物。

白话文翻译:

少年时期如同清晨的行程,志向远大却多有闲散逸乐。 老年时期如同夜晚归家,行囊沉重自感紧迫恐惧。 过去轻视短暂的时光,现在离去珍惜剩余的日子。 已经过去的无法追回,未来的叹息不要失去。 古人手持蜡烛夜游,不是为了杯中的酒。

注释:

  • 晓行:清晨的行程。
  • 閒佚:闲散逸乐。
  • 迫怵:紧迫恐惧。
  • 寸阴:短暂的时光。
  • 余日:剩余的日子。
  • 秉烛游:手持蜡烛夜游。
  • 杯中物:指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和对人生的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慨,特别是对少年时期的闲散和老年时期的紧迫感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少年和老年两个阶段的对比,深刻描绘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心态变化。少年时期如同清晨的行程,志向远大却多有闲散逸乐,而老年时期则如同夜晚归家,行囊沉重自感紧迫恐惧。诗中“向来轻寸阴,此去惜余日”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轻视时光的悔恨和对未来珍惜日子的决心。结尾引用古人秉烛夜游的典故,强调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而不是沉溺于物质享受。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年如晓行,志竟多閒佚。
    • 少年时期如同清晨的行程,志向远大却多有闲散逸乐。
  2. 老如夜还家,行李自迫怵。
    • 老年时期如同夜晚归家,行囊沉重自感紧迫恐惧。
  3. 向来轻寸阴,此去惜余日。
    • 过去轻视短暂的时光,现在离去珍惜剩余的日子。
  4. 已往不可追,未来嗟莫失。
    • 已经过去的无法追回,未来的叹息不要失去。
  5. 昔人秉烛游,不为杯中物。
    • 古人手持蜡烛夜游,不是为了杯中的酒。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少年和老年两个阶段的对比,突出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心态变化。
  • 典故:引用古人秉烛夜游的典故,强调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珍惜时间,通过对少年和老年两个阶段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晓行:象征少年时期的志向和活力。
  • 夜还家:象征老年时期的紧迫和恐惧。
  • 秉烛游:象征珍惜时间,不沉溺于物质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少年如晓行”中的“晓行”象征什么? A. 清晨的行程 B. 夜晚的归家 C. 闲散逸乐 D. 紧迫恐惧

  2. 诗中“老如夜还家”中的“夜还家”象征什么? A. 清晨的行程 B. 夜晚的归家 C. 闲散逸乐 D. 紧迫恐惧

  3. 诗中“昔人秉烛游”中的“秉烛游”象征什么? A. 珍惜时间 B. 沉溺于物质享受 C. 闲散逸乐 D. 紧迫恐惧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历史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表达了对酒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豪放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相关查询

金山 狮子峰 劳山 鳌山 春寒 青天歌八章 其四 青天歌八章 其二 青天歌八章 春晚登眺 烟霞洞四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后浪推前浪 包含訾的词语有哪些 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遐方绝域 铜匠 螺丝 阜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黄字旁的字 亲操井臼 臣字旁的字 闭门塞户 八字旁的字 亵语 奉公守法 蠡见 水远山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