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崇仙观知足轩》

时间: 2025-05-21 10:30:39

诗句

此性本无一物,涓水亦自圆明。

借问先生足处,轩前月白风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0:30:39

原文展示:

此性本无一物,涓水亦自圆明。
借问先生足处,轩前月白风清。

白话文翻译:

这本性是无物可言,涓涓细水也能自成明澈。
请问您,先生,您所称的满足在哪里?
轩前的月光清澈,微风徐徐。

注释:

  • 此性:指的是人的本性或内心的真实状态。
  • 无一物:没有任何事物,强调一种空灵的状态。
  • 涓水:细小的水流,象征柔和而清澈。
  • 自圆明:自然而然地明亮清晰,指心灵的明悟。
  • 借问:恭敬地询问。
  • 足处:满足的地方或状态。
  • 轩前:指观景的轩台前面。
  • 月白风清:形容环境清幽,月光明亮,风清爽。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月白风清”常常用来描绘清幽、宁静的自然环境,具有高洁的意象。此类描写与道家哲学紧密相关,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先,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思想感情,且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崇仙观,是张继先在山水之间对生活、内心的感悟。诗中流露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情怀。

诗歌鉴赏:

《题崇仙观知足轩》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思索。首句“此性本无一物”开篇即揭示了人的本性是空无的哲学观念,提示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中不必执着于物质的追求。接着“涓水亦自圆明”则运用自然意象,表明即便是微小的水流,也能体现出一种清澈明亮的状态,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最后两句“借问先生足处,轩前月白风清”以询问句形式,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洒脱与恬淡的心态。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内心对于满足的真正理解,具有深邃的哲理和艺术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性本无一物:指人的本性是空无的,强调内心的纯净。
  2. 涓水亦自圆明:细小的水流也能展现明亮的智慧,暗示内心的觉悟。
  3. 借问先生足处:对他人的求教,表现谦虚和对智慧的追求。
  4. 轩前月白风清:描绘静谧的自然环境,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水比作内心的明悟。
  • 对仗:如“月白风清”,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宁静的描写,传达了对内心满足和自我觉悟的追求,强调了简朴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内心的柔和与清晰。
  • :象征纯洁与宁静。
  • :象征自由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此性本无一物”意指什么? a) 物质丰富
    b) 内心空灵
    c) 生活复杂

  2. “借问先生足处”中的“足处”是指什么? a) 满足的地方
    b) 远方的风景
    c) 不知道的事情

  3. 诗中提到的“月白风清”主要描述了什么? a) 噪杂的环境
    b) 清幽的自然
    c) 夜晚的寒冷

答案:

  1. b) 内心空灵
  2. a) 满足的地方
  3. b) 清幽的自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张继先的诗更加直白而清晰,王维则更显含蓄和情感深邃。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讨,但各自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道教文化与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柴门 长沙送李十一(衔) 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石研诗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客亭 所思 送李卿晔(晔,淮安忠公琇之子,时以罪贬岭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烟的笔顺怎么写?烟的笔画顺序详解 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并网 以火止沸 醇酒妇人 少不更事 首字旁的字 重字的笔顺怎么写?重字的笔画顺序详解 丶的字有哪些?带丶的汉字大全 樱的繁体字怎么写?樱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心组字有哪些?带心的汉字大全_汉字偏旁学习 苍开头的成语 就成 包含鲊的词语有哪些 風字旁的字 而字旁的字 濡沫涸辙 能员 鼓舞欢欣 禽息鸟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