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3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33:06
云窗月帐散花多,闲读金经夜若何。
娇舌乍弹莺学语,芳心已定井销波。
尼师曾教青莲偈,女伴徒为白苎歌。
听处若迷空色相,应须愁杀病维摩。
夜晚,花香弥漫的窗帘下,我在静静地阅读金色的经书,心中不免思索这夜晚的意义。娇嫩的舌头刚刚学会了莺鸟的鸣叫,心中却已为某个承诺而沉静。尼姑曾教我青莲的偈语,而我的女伴们只是唱着白苎的歌。听这些声音,仿佛让我迷失在空灵的色彩之中,愁苦的情绪如同维摩诘般令人心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高启(不详-公元前1000年),明代诗人,生于浙江,工诗词,尤以律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佛教思想的探讨。
创作背景: 《夜闻吴女诵经》写于高启在夜晚静听女子诵经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佛教思想的感悟,以及对爱与生命的思索。
这首诗以宁静的夜晚为背景,通过描绘女子诵经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云窗月帐散花多”开篇即设下恬静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佛教氛围的夜晚。接下来的“闲读金经夜若何”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经典的思索。
“娇舌乍弹莺学语”不仅描绘了女子的美丽,也隐喻了无辜与纯真;而“芳心已定井销波”则展现了女子心中的秘密与情感。这里的“井销波”可能暗指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接着提到的“尼师曾教青莲偈”,将诗人对佛教的学习与女子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心灵的归属与追求。而“女伴徒为白苎歌”则暗示这些情感似乎在现实中未能实现,充满了无奈与惆怅。
最后的“应须愁杀病维摩”通过维摩诘的形象,更是深化了诗的哲理性,表达了对人生苦难和智慧的思考。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理交织,展现了高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情感的碰撞,通过诵经与情感的结合,反映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经”指的是什么?
“娇舌乍弹莺学语”中的“莺”象征什么?
维摩诘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