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2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26:14
作者: 张恨水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纱窗透冷明灯暗,隐约初更。
似客敲门。风动飞檐落叶声。
月儿半露残钲样,孤雁惊鸣。
人影微行。掀起江南剩水情。
透过纱窗,冷意扑面,明亮的灯光却暗淡,隐约听到初更的钟声。
像是客人敲门,风吹动飞檐,落叶的声音传来。
月亮半露,像残缺的钲,孤雁在夜空中惊鸣。
人影微微移动,勾起了江南的水乡情怀。
“江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柔美的水乡风光和细腻的情感。诗中提到的“孤雁”则常用来表达孤独与思乡之情。
作者介绍: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治中,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常常描绘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具有强烈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20世纪中叶,正值社会变革时期。张恨水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人们内心的孤独与对江南水乡的深切怀念。
这首《采桑子》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渲染,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诗歌的开头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冷清,纱窗透出的冷意和暗淡的灯光,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随之而来的“似客敲门”,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还暗示了内心的期盼与渴望。
风动飞檐和落叶声的描写,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江南夜晚,月儿的隐约和孤雁的鸣叫,象征着孤独的心境与对过往的追忆。最后一句“掀起江南剩水情”,则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眷恋与情感的纠葛。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约而富有情感,意象的运用恰到好处,展现了张恨水对细腻情感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深切怀念与孤独感,借助夜晚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纱窗透冷明灯暗”中的“冷”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孤雁”象征着什么?
“掀起江南剩水情”中的“剩水”指代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