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清胜亭》

时间: 2025-05-12 07:40:02

诗句

灵源来处乱云深,回抱华亭惬我吟。

窥影冷光天上面,入怀清气水中心。

桥头月到人携榼,蘋末风来客解襟。

秣马台前聊遣兴,寸阴何惜与登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7:40:02

原文展示:

灵源来处乱云深,
回抱华亭惬我吟。
窥影冷光天上面,
入怀清气水中心。
桥头月到人携榼,
蘋末风来客解襟。
秣马台前聊遣兴,
寸阴何惜与登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灵源之地,云雾弥漫,苍翠深邃。我在华亭旁吟诵,心中感到惬意。透过那清冷的月光,我仿佛看到了天上的影子,清新的气息从水中涌来。在桥头,月光柔和,伴随携带酒壶的人;微风吹拂着水草,来客们解开衣襟,享受这清凉的时光。在秣马台前,我与友人一起闲聊,尽情释放心中的兴致,珍惜这短暂的时光,与友人一起登高望远。

注释:

  • 灵源:指灵秀的源头,象征清幽之地。
  • 乱云深:云层混乱而深厚,形容自然景观的苍茫。
  • 回抱:环绕、环抱,形容亭子的优雅姿态。
  • 窥影:隐约看到的影子,指月光下的景象。
  • 清气:清新的气息,象征自然的纯净。
  • :古代的一种酒具,表示饮酒的情景。
  • :水草,象征清幽的水边环境。
  • 秣马:指准备马匹,暗示出行的意思。
  • 寸阴何惜:形容珍惜时间,寸金难买寸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注重自然的描绘与人文情感的融合。

创作背景:

《清胜亭》创作于一个清幽的环境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聚会的珍惜。诗中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

《清胜亭》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诗的开头通过“乱云深”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又清幽的环境,瞬间引人入胜。诗人通过“回抱华亭”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这种亲密感在随后的描写中得以延续,尤其是“窥影冷光天上面”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月光的细腻观察,透出一种清冷却又明亮的美感。

在表达情感时,诗人通过“桥头月到人携榼”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酒壶在手,月光相伴,增添了生活的乐趣。诗中的“蘋末风来客解襟”更是表现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朋友们在微风中畅谈,享受生活的悠闲。

最后,以“寸阴何惜与登临”收尾,诗人传达了对时光的珍惜,表明即使短暂的时光也值得好好利用,尽情享受自然与友谊的美好。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的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灵源来处乱云深:诗人描绘的灵秀之地,云雾环绕,给人一种神秘感。
  2. 回抱华亭惬我吟:华亭的环绕使诗人感到舒适,想要吟唱。
  3. 窥影冷光天上面:月光在天上,透出冷清的影子,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4. 入怀清气水中心:水中的清新气息沁入心怀,令人心旷神怡。
  5. 桥头月到人携榼:桥头的月光照耀着,人与酒壶相随而来。
  6. 蘋末风来客解襟:微风吹拂,来访的朋友解开衣襟,尽享凉爽。
  7. 秣马台前聊遣兴:在秣马台前闲聊,释放内心的兴致。
  8. 寸阴何惜与登临:珍惜短暂的时光,愿意与朋友一起登高望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如“冷光”比喻月光的清冷。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添了音韵美。
  • 拟人:风与水草之间的互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享受,以及对友谊的珍视。通过描绘一幅清幽的自然画卷,诗人传递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灵源:象征清新、灵秀的自然环境。
  • 云、月、风:自然元素,代表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观察。
  • 华亭、榼:人文意象,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 水、草:生命的象征,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灵源来处乱云深”中的“灵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清秀的源头
    c) 一种饮品

  2. 诗中的“桥头月到人携榼”描绘的场景是: a) 大家在聚会
    b) 一个人独自饮酒
    c) 朋友们在闲聊

  3. “寸阴何惜与登临”的意思是: a) 不在乎短暂的时间
    b) 珍惜有限的时间
    c) 不愿意外出

答案:

  1. b) 清秀的源头
  2. a) 大家在聚会
  3. b) 珍惜有限的时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氛围悠然。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月光和饮酒的热爱。

诗词对比:

  • 黄裳《清胜亭》与王维《鹿柴》: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黄裳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而王维则更偏向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田园诗研究》

相关查询

西江月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有所祷而作)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渔家傲 蝶恋花·天淡云闲晴昼永 如梦令 南乡子·端午 鹊桥仙 忆秦娥·用太白韵 谢池春·残寒销尽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儒结尾的成语 无服之丧 水涨船高 角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阑逸 阤崩 收回成命 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南曲 猬锋螗斧 高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军兴法 议题 包含土的词语有哪些 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心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