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2:36
谢池春·残寒销尽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人未偶。
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寒意渐渐消散,细雨过后已是清明时节。
花径上收敛着残留的红花,风中的水面泛起新涟漪。
小燕子穿梭在庭院里,飞扬的柳絮沾湿了衣袖。
正是最好的时光,却又似乎是傍晚时分。
这种滋味,真是浓烈如酒。
我频频眺望,然而却只觉得自己越来越瘦弱。
不见面时常常思念,见面时又感到一切如旧。
若要问常相见的情谊,怎能比得长久相守的深厚?
时间虽不老,人却未能相遇。
不妨将这份怨恨,托付给庭前的柳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克诚,号洮溪,南宋著名词人。其词风清丽婉约,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情感的深邃与复杂。
创作背景:
《谢池春·残寒销尽》创作于春季,时值清明,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生命的轮回。诗中描绘的景象和情感交织,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谢池春·残寒销尽》是李之仪的一首佳作,通篇透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气息。诗的开头“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描绘了春天到来之际,寒意渐渐消散,细雨过后清明节的到来,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换与生命的复苏。接下来的描写中,花径和飞燕交替出现,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一种美好的畅想。
然而,诗人在描绘这种美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尽管春天的气息如此浓烈,诗人却感到“正佳时,仍晚昼”,这似乎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诗中提到“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这句更是将情感的浓烈与苦涩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诗人借“庭前柳”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长久相守的渴望和对缘分的无奈。全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与人际关系的感慨,体现了对缘分的渴望与无奈,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明”指的是哪一个节气?
诗中“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表达了什么情感?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