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9:1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9:17:10
老矣黄门客,军中昔苦辛。
江山无半壁,市井有孤臣。
海日生红树,天风起白蘋。
相公家学在,词赋亦经纶。
这位年迈的黄门客,曾在军中经历过许多苦难。如今国家分崩离析,只有市井间的孤臣在苦苦支撑。海上的日出照耀着红色的树木,天上的风吹起了白色的水草。您家世代书香门第,才华横溢,文采风流。
屈大均(1560-1620),明代诗人,字子美,号青鸾,江西人。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屈大均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与文学研究,以其独特视角反映社会问题和个人情感。
诗作于明代末年,正值国家动乱、社会动荡之际。屈大均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曾经同僚的思念,以及对忠臣的赞美。
这首诗以一种沉重而又清新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对国家和友人的深切思考。开头两句以“老矣黄门客”引入,既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称呼,也暗示了对岁月的感慨。接下来的“军中昔苦辛”则将历史的苦难与个人的经历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个曾经在军中拼搏的老者的无奈与沧桑。
“江山无半壁,市井有孤臣”则暗喻了国家的分崩离析,只有在市井间的忠臣仍在苦苦支撑。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到沉重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与个人的孤独。
接下来的意象描绘,海日与白蘋,尽管是自然景象,却带有一丝希望的色彩。它们不仅仅是景物的描绘,更是对未来的寄托和期盼。
最后两句回归到对友人的赞美,展现了对文人风采的钦佩,强调了知识和才华在动荡时代的重要性。这种由个人感受出发,逐步引向社会、国家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整首诗表达了对动荡时代的忧虑、对忠臣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希望。通过个人的经历与感受,反映出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共鸣。
“江山无半壁”中的“半壁”指的是什么?
A. 半个国家
B. 半个城市
C. 半个家庭
D. 半片山
诗中提到的“黄门客”主要指的是?
A. 皇宫的侍卫
B. 军队的将领
C. 市井的小商人
D. 乡村的隐士
诗中“海日生红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悲伤
B. 失落
C. 希望
D. 愤怒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屈大均的《赠何给谏》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前者更多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伤痛,而后者则通过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更为内心的反思与希望。两者都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但表现的情感与视角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