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园隐图送方以常》

时间: 2025-07-12 21:18:57

诗句

曾闻学圃成高隐,今日携书是宦游。

隔屋尚通分溜笕,傍溪空觅看花舟。

菘葵尽作邻僧供,芋栗还凭野老收。

后夜月明江上梦,应随归鹤到林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1:18:57

原文展示

曾闻学圃成高隐,
今日携书是宦游。
隔屋尚通分溜笕,
傍溪空觅看花舟。
菘葵尽作邻僧供,
芋栗还凭野老收。
后夜月明江上梦,
应随归鹤到林丘。

白话文翻译

我曾听说学者们在园中隐居,今天我带着书卷在外游历。隔着屋子依然可以听到溪水流淌,靠近溪边却空着手寻找那只看花的舟。菘菜和葵菜都成为了邻近和尚的供品,而芋头和栗子则还得靠乡间的老农来收获。后天夜里月光明亮,我在江上做梦,恐怕要跟随归来的白鹤一同飞向林丘。

注释

  • 高隐:指隐士,隐居者。
  • 宦游:指官僚生活和经历。
  • 隔屋尚通分溜笕:隔着房屋还能听到溪水的流动声。
  • 傍溪:靠近溪边。
  • 空觅:空着手寻找。
  • 邻僧供:邻近的和尚所需的供品。
  • 野老收:乡间的老农收获。
  • 后夜月明:后天的夜晚月光明亮。
  • 江上梦:在江上做的梦。

典故解析

  • 隐士:指那些隐居、追求清净生活的人,常常在古代文人中受到推崇。
  • 白鹤: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长生和高洁的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贲,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风格多以清新脱俗著称,表达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独特理解。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一次外出游历之时,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徐贲的《园隐图送方以常》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隐居者的生活和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便引入一个隐士的形象,表明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憧憬和理解。在“今日携书是宦游”中,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展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人情世故的反思。尤其在“菘葵尽作邻僧供,芋栗还凭野老收”中,诗人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表达了对淳朴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后夜月明江上梦,应随归鹤到林丘”以梦境的形式结束,既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也传达了诗人对未来自由生活的美好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展现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推崇和对社会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闻学圃成高隐:提到隐士的生活,表现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 今日携书是宦游:暗示作者在官场生活中的不得志。
  • 隔屋尚通分溜笕:描绘出周围自然环境的宁静。
  • 傍溪空觅看花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 菘葵尽作邻僧供:反映了隐居生活的简单与朴素。
  • 芋栗还凭野老收:描绘乡间的平和与自然。
  • 后夜月明江上梦:引入梦境,表现诗人内心的渴望。
  • 应随归鹤到林丘:象征自由与归隐,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隔屋尚通分溜笕,傍溪空觅看花舟”形成对比。
  • 比喻:将归鹤比作理想生活的象征。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园隐:隐居生活的象征,代表了清静与高洁。
  • 菘葵:象征朴素和日常生活的简单。
  • 归鹤:象征自由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隐”指的是: A. 官场生活
    B. 隐士生活
    C. 乡村生活
    答案:B

  2. “隔屋尚通分溜笕”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热闹的街道
    B. 宁静的自然
    C. 繁华的市集
    答案:B

  3. 全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官场的繁华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描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与本诗均描绘了隐逸生活,但王维更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而徐贲则更注重对内心的描写与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苦热行 其一 望远行 俟后舟不至作 梁甫吟 送郑希道入京 久别离 苦寒行 买马词 长相思 其二 登高丘而望远海 春思 飞龙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唇腐齿落 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兵相骀藉 卷丹 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源清流净 母字旁的字 易换 殳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巧结尾的成语 赝力 包含枕的成语 问牛及马 牛字旁的字 半子之靠 镸字旁的字 倚马立成 起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