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4:52
南湖二首
作者: 司马光
宋都南野水,花柳媚名园。
鸟起沙留迹,鱼惊浪结痕。
朱桥通别岛,白路出荒村。
城邑虽云迩,常无车马喧。
南湖的水流淌在宋都的南边,花草树木更显得娇媚动人。
鸟儿飞起,沙滩上留下了它们的足迹;
鱼儿受到惊吓,水面波浪荡漾,留下了痕迹。
红色的桥连接着远离的岛屿,
白色的小路通向荒凉的村庄。
虽然城镇看似很近,但这里常常静谧无人,
没有车马的喧嚣。
本诗通过自然景观描绘,表现了南湖的宁静与美丽,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朱桥与白路的意象,象征着通往理想与宁静生活的道路。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节俭治国,崇尚儒家思想。他的诗歌作品广泛,风格多样,注重描绘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观。
本诗写于南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美好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逃避现实、寻求内心平静的情绪。
《南湖二首》以优美的意象描绘了南湖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全诗从自然景色入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鸟儿飞起、鱼儿惊动的生动场景,给人以鲜活的感受。前两句通过“花柳媚名园”表现出南湖的美丽,接着“鸟起沙留迹”、“鱼惊浪结痕”的描写则展现了生机与活力,充满了动感。后两句则转向人文景观,朱桥与白路的意象连接了自然与人类的生活,描绘了幽静的乡村图景。最后一句“常无车马喧”更是将宁静的氛围推向高潮,诗人似乎在表达对喧嚣尘世的厌倦,渴望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平静。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审美情趣。
整首诗围绕自然景观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喧嚣尘世的逃避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南湖的水位于哪个城市的南边?
诗中提到的“朱桥”象征什么?
诗中强调的环境特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