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上已日学诸同舍饮王都尉园》

时间: 2025-05-04 02:21:26

诗句

冠苔郁相依,名园花未稀。

游丝萦复展,狂絮堕还飞。

积弩遗风陋,兰亭旧俗微。

何如咏沂水,春服舞雩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21:26

原文展示:

上已日学诸同舍饮王都尉园
作者:司马光 〔宋代〕

冠苔郁相依,名园花未稀。
游丝萦复展,狂絮堕还飞。
积弩遗风陋,兰亭旧俗微。
何如咏沂水,春服舞雩归。

白话文翻译:

在郁郁葱葱的苔藓中,映衬着一片名园,鲜花并不稀少。
游丝缠绕着,轻柔地展开,狂风中的飞絮时而落下,时而又随风飞舞。
堆积的弩箭残留着风尘,兰亭的旧俗已显得微不足道。
不如吟咏沂水,身着春装,参加祭祀归来。

注释:

  • 冠苔:指苔藓,形容环境幽静清新。
  • 游丝:指细长的丝线,这里形容柳絮飘荡的样子。
  • 狂絮:指飞舞的柳絮,形容春天的景象。
  • 积弩:指堆积的弩箭,象征古老的战争气息。
  • 兰亭:指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的地方,象征文人雅集的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擅长诗词,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司马光与同舍之友聚会饮酒之际,环境优雅,诗人感慨于自然之美和人文传统的对比,表达了对于旧风俗的反思与新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以“冠苔”和“名园”描绘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园林,似乎生活在这片美景中令人心旷神怡。接着“游丝”和“狂絮”的描写,进一步传达了春日的轻盈与自由,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然而,随后的“积弩”和“兰亭”的提及,开始转向对旧日传统的反思,似乎暗示着对战争和陈旧习俗的厌倦。最后一句以“何如咏沂水”收尾,展现出诗人对清新自然和纯粹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希望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心声。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思考与取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冠苔郁相依:描绘了苔藓浓密的场景,象征着自然的生机。
  2. 名园花未稀:名园中的花朵虽不稀少,但也暗含着自然美的珍贵。
  3. 游丝萦复展:游丝轻巧地缠绕与展开,表现了春天的柔美。
  4. 狂絮堕还飞:狂风中的飞絮,展现了春日的无常与变幻。
  5. 积弩遗风陋:堆积的弩箭带来残余的战乱气息,象征着旧俗的沉重。
  6. 兰亭旧俗微:兰亭的文化传统虽美好,但在现代生活中显得微不足道。
  7. 何如咏沂水:不如吟咏沂水,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8. 春服舞雩归:身着春装,参加祭祀的归来,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游丝”和“狂絮”比喻春日的缥缈与自由。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形成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对旧日传统的反思以及对新生活的向往,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冠苔:象征自然的生机与生命力。
  • 游丝:象征春天的轻盈与自由。
  • 兰亭:象征传统文化与文人雅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游丝”指代什么? A. 柳絮
    B. 细长的丝线
    C. 传统的诗歌
    D. 自然的风景

  2. 诗中“兰亭”的传统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文人雅集
    C. 自然美
    D. 现代生活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较,司马光的这首诗更注重对人文传统的反思,而王维则通过简约的自然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却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 贺四十五舅授室四阕 其四 又和前韵十首 水调歌头·天下伟人物 上湖南孙漕四首 送湖南张仓解官还建昌九首 挽宋知县刚仲二首 酬罗季康二首 送湖南张仓解官还建昌九首 书田俊卿北征纪行诗 和食蕨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威胁利诱 四端 野叟 几字旁的字 波害 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疮好忘痛 脚跟无线 黽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包含猪的成语 无字旁的字 逾绳越契 反文旁的字 兔丝燕麦 费舌劳唇 饱谙经史 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