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0:40
小重山 盆景
作者: 李符 〔清代〕
红架方瓷花镂边。
绿松刚半尺数株攒。
斸云根取石如拳。
沉泥上,点缀郭熙山。
移近小阑干。
剪苔铺翠晕护霜寒。
莲筒喷雨算飞泉。
添香霭,借与玉炉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的盆景景象:红色的架子上有镂空的瓷花,绿色的松树刚好有半尺高,几株树紧挨在一起。云根雕刻成拳头大小的石头,放在沉淀的泥土上,点缀着像郭熙山一样的美景。把盆景移近小栏杆,修剪的苔藓铺成翠绿的晕圈,保护着霜寒的气息。莲筒喷洒着细雨,仿佛是飞泉,增加了香气的氤氲,与玉炉的烟雾交融。
作者介绍:李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在清代,盆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逐渐受到重视,诗人通过盆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氛围。
李符的《小重山 盆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盆景的美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整首诗通过对盆景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开篇的“红架方瓷花镂边”,即以色彩鲜明、形状独特的盆景引入,立即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而后面的描写则通过“绿松”“斸云根”等细节,展现了自然的生命力。诗中提到的“郭熙山”不仅是对名画的致敬,也隐喻了自然与艺术的结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宁静而优雅,作者通过描绘盆景的静谧之美,反映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尤其是最后两句“添香霭,借与玉炉烟”,将盆景的香气与传统文化中的玉炉香气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莲筒喷雨算飞泉”)、对仗(如“红架方瓷花镂边”与“绿松刚半尺数株攒”)等修辞,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盆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追求。
诗词测试:
《小重山 盆景》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郭熙山”是谁?
诗中“添香霭,借与玉炉烟”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李符的《小重山 盆景》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王维更注重意境的深远,李符则偏向细腻的描写与生活的温馨。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