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小重山 其四 题吴江女士沈关关为顾茂伦清绣抱瓮丈人濯足图》

时间: 2025-04-26 05:06:36

诗句

欲绣平原几度思。

园蛾初作茧、络成丝。

前溪水满雪消时。

波纹起,绿似小桃枝。

投足散涟漪。

夜来开绣谱、度针迟。

一痕青影暮烟微。

衔丝细,不用洗胭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6:36

原文展示:

小重山 其四
题吴江女士沈关关为顾茂伦清绣抱瓮丈人濯足图
—— 毛奇龄

欲绣平原几度思。园蛾初作茧络成丝。
前溪水满雪消时。波纹起,绿似小桃枝。
投足散涟漪。夜来开绣谱度针迟。
一痕青影暮烟微。衔丝细,不用洗胭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索。欲绣平原,意味着想要在广阔的天地中施展才华,几度思索,表示反复的沉思。园蛾开始织茧,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和潜在的希望。前溪的水满,正值雪融之时,波纹荡漾,仿佛小桃枝般的生机盎然。投足一踏,惊起涟漪,夜间的绣谱在慢慢展开,尽管针脚却显得迟缓。一道青影在暮色中轻轻晕染,细丝在指尖之间游走,不需要用胭脂来修饰,展现出一种自然纯粹的美。

注释:

  • 平原:指广阔的土地,寓意施展才华的空间。
  • 园蛾:一种昆虫,象征着生命的细腻与脆弱。
  • :象征着蛻变与成长。
  • 涟漪:水面上的波纹,象征着生活的细腻与变化。
  • 胭脂:一种化妆品,此处表示对自然美的珍视。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及的“抱瓮丈人”出自《庄子》,讲的是一位隐士的生活态度,象征着高洁与淡泊。诗人在此借用这一典故,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毛奇龄(约1640-1710),清代诗人、画家,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诗风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田园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小重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传达出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生活态度。诗人在开篇便以“欲绣平原”引入,展现出一种渴望与追求,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梦想与理想。随后的描写又体现了对生命细节的关注,尤其是“园蛾初作茧络成丝”,这句诗既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隐喻着人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经历的蜕变与成长。

诗中提及的“前溪水满雪消时”,将自然的变化与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期待。波纹如小桃枝般的绿意,更是增强了诗的生动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淡雅与宁静,尤其在夜晚绣谱的描写上,给人一种温柔与细腻的感受。“一痕青影暮烟微”,既展现了暮色的美丽,也让人体会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珍贵。最后一句“衔丝细,不用洗胭脂”,更是将自然的纯粹与内心的真实完美结合,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绣平原几度思: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深思。
  2. 园蛾初作茧络成丝:描绘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过程,暗喻内心的成长。
  3. 前溪水满雪消时:水满而清,象征着时光流逝后的新生。
  4. 波纹起,绿似小桃枝:水波荡漾,春意盎然,象征着青春与生命。
  5. 投足散涟漪:轻轻一踏,激起涟漪,表现出生活的细腻变化。
  6. 夜来开绣谱度针迟:夜深时绣制图谱,表达了创作的艰辛与美好。
  7. 一痕青影暮烟微:暮色中的青影,既是自然的变化,也是内心的映射。
  8. 衔丝细,不用洗胭脂:强调自然的美丽与纯粹,拒绝人为的修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波纹比作小桃枝,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拟人:水波的涟漪仿佛有情感,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中对称的结构使得整体更加和谐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然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意象分析:

  • 平原:象征着广阔的理想和追求。
  • 园蛾与茧:代表成长与变化的过程。
  • 溪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变化。
  • 波纹:表现出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 针与绣谱:体现了创作的艰辛和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欲绣平原几度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C. 对现实的不满
  2. “园蛾初作茧络成丝”中的“园蛾”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高贵的身份
    • C. 繁荣的未来
  3. 诗中提到的“涟漪”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生活的细腻变化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毛奇龄的《小重山》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情感表达上,毛奇龄更为细腻,侧重于生活的细节,而李白则多了几分豪放与孤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毛奇龄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 次韵子由送蒋夔赴代州学官 赠虔州术士谢晋臣 和段屯田荆林馆 贺新郎·夏景 与赵陈同过欧阳叔弼新治小斋戏作 蜜酒歌(并叙) 雨后行菜圃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见字旁的字 包含贰的词语有哪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敝车羸马 羊字旁的字 邪荡 徽音 出丑扬疾 阿谀逢迎 惊叹不已 卝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徐趋 阿辟 包含矫的词语有哪些 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见危授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