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2:2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2:24:32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渔梁
波际插翠筠,离离似清籞。
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
斜临杨柳津,静下鸬鹚侣。
编此欲何之,终焉富春渚。
在波浪的交界处,翠绿的竹子挺立,稀疏地像清澈的水面一样。
游动的鱼鳞游到溪边,在这里没有逃跑的地方。
斜靠着杨柳的岸边,静静地看着鸬鹚的伴侣。
编织这些渔具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最终还是要去富春江边。
皮日休(约834年-883年),字少白,号丘壑,唐代诗人,擅长诗歌、散文,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别具一格。
本诗作于唐代,社会经济发展,渔业兴旺。皮日休在富春江边创作,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渔具和渔生活的思考。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渔梁》以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示了渔具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诗中通过“波际插翠筠”,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和竹子的生机,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一句,生动地反映出鱼儿游弋于水中的自由与无奈,暗示了自然与生命的微妙关系。
“斜临杨柳津,静下鸬鹚侣”则通过静谧的场景,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鸬鹚作为捕鱼的助手,象征着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利关系。最后两句“编此欲何之,终焉富春渚”,则透出诗人对渔具所用之地的思考,富春渚不仅是渔者的归宿,更象征着生活的理想和心灵的归属。
整首诗在意象上将竹、鱼、柳、鸬鹚结合在一起,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清新的自然风光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交融,令人神往。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渔具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出诗人对渔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在诗中不仅展现了渔业的繁荣,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中“游鳞到溪口”表现了什么?
“编此欲何之”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描述的自然景象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