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端约遗墨梅以诗谢之》

时间: 2025-05-23 01:44:53

诗句

先生出语已惊人,戏作梅花又逼真。

眼底江山诗有助,胸中丘壑画精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1:44:53

原文展示

端约遗墨梅以诗谢之
作者:蔡戡 〔宋代〕

先生出语已惊人,
戏作梅花又逼真。
眼底江山诗有助,
胸中丘壑画精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与感谢。老师的言辞让人惊叹,随意作的梅花诗也显得栩栩如生。眼中所见的大好河山,诗歌能够增添其中的美感;而胸中胸怀的山川丘壑,绘画则能体现出其精神气质。

注释

  • 端约:指约定、承诺,这里可能指老师的笔墨留给诗人的约定。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通常用来比喻品格高尚的人。
  • 江山:指大自然的美景,常用于诗歌中表达壮丽的景色。
  • 丘壑:指山丘与沟壑,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胸怀。
  • 精神:这里指的是人的气质和精神面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戡,字子文,号逸叟,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作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可能是在蔡戡受到老师教诲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尊敬及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宋代文人雅士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老师之间深厚的情谊,蔡戡通过对老师出色才华的赞美,不仅表达了对师长的敬仰,也通过梅花的描写传达了自己的艺术追求与审美情趣。诗中前两句着重描绘老师的才华与梅花的生动形象,后两句则引入自然与文化的深厚内涵,展现了诗人心中对美的独到见解。这种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手法,令整首诗具有了更深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共鸣。通过对老师的赞美,蔡戡似乎也在呼应当时文人对于艺术、自然与人文精神的追求,显示了宋代文人对文化修养的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先生出语已惊人”:赞美老师的言辞令人震撼,暗示其学识渊博。
    2. “戏作梅花又逼真”:老师随手写的梅花诗栩栩如生,展现了其艺术才华。
    3. “眼底江山诗有助”:诗人认为眼中所见的美景与诗歌相辅相成,彼此增色。
    4. “胸中丘壑画精神”:诗人的胸襟与气质如同山川的壮丽,艺术地表达了其内心深处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山”与“丘壑”,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梅花与老师的才华相提并论,隐喻老师的高洁品格。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老师的敬仰与梅花的赞美展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品格高尚与坚韧,寓意人在困境中仍能绽放光彩。
  • 江山:代表自然美景,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 丘壑:象征深厚的文化底蕴,暗示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蔡戡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梅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坚韧与高洁
    • C. 爱情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对老师的敬仰与梅花的赞美
    • B. 对战争的反思
    • C. 对自然的描绘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展现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的《庐山谣》:表达对山水的赞美。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但蔡戡的诗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宋词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岸贫 韩子华遗冰 拟玉台体七首其一欲眠 次韵和长文社日禖祀出城 和永叔琅琊山六咏其二琅琊溪 送王省副宝臣北使 寄饶州范待制 次韵永叔二月雪 送何都官通判虔州 汝州王制待以长篇劝予复饮酒因谢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巾字旁的字 杀礼 儿字旁的字 韫匵藏珠 禽语 包含铓的词语有哪些 笔墨之林 鬼字旁的字 觅柳寻花 气壮如牛 包含坦的词语有哪些 见字旁的字 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鞋弓襪小 方巾气 坐言起行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淹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