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0:5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0:57:23
投老何堪再落南,病躯宁敢望生还。
空惭马援标铜柱,自分班超老玉关。
万里梅花愁思外,五湖烟水梦魂间。
诏恩幸喜归田里,旋筑新堂榜爱閒。
年纪渐老,怎能再回到南方?
我这病弱的身体,怎么敢奢望能再活下去?
我空自惭愧于马援立下的铜柱,
自觉不如班超在玉关的英勇。
万里之外的梅花,愁绪缠绕心头,
五湖的烟水中,梦魂飘荡。
得到诏恩,幸运回归田园,
不久便要建新堂,挂上“爱闲”的牌匾。
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诗作见长,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蔡戡晚年,反映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时代背景下,士人们在经历了战乱与动荡后,普遍渴望宁静的生活。
《东归喜而有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在晚年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句“投老何堪再落南”瞬间带入了作者的老去与无奈之情,南方象征着过去的繁华与生机,而如今的他只能面对衰老的现实。接下来的“病躯宁敢望生还”更是道出了他对生命的无奈与渺小。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马援与班超,不仅是个人的崇敬,也代表了对英雄气概的向往。马援的铜柱和班超的玉关,成为了他自我价值与成就的对比,表达了对自己平凡人生的自省与惭愧。
中间的两句描绘了诗人的忧愁与思乡,梅花的愁思和五湖的烟水,都在描绘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最后,诗人以“诏恩幸喜归田里”收尾,表达了对回归宁静生活的感激与期待,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人生有诸多无奈,但在归隐中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表达了对衰老的感慨、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传达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与对归宿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马援与班超分别代表什么?
“万里梅花愁思外”中的“梅花”象征什么?
诗中的“诏恩”指的是什么?
答案:
以上为《东归喜而有作》的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