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8:0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8:04:10
奉和鲁望寒夜访寂上人次韵
—— 皮日休
院寒青霭正沈沈,
霜栈干鸣入古林。
数叶贝书松火暗,
一声金磬桧烟深。
陶潜见社无妨醉,
殷浩谭经不废吟。
何事欲攀尘外契,
除君皆有利名心。
在寒冷的院子里,青色的烟雾正沉沉地笼罩,
霜冻的栈道上,树干的鸣声传入古老的林中。
几片树叶如贝壳般书写,松树的火光黯淡,
一声金色的磬声,柏树的烟雾深沉。
陶渊明在社祭上喝酒并无妨碍,
殷浩吟诵经文也没有闲废。
何必去攀附尘世间的名利,
除了你,人人都有各自的利名之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皮日休(834年-883年),字太常,号青莲,唐代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皮日休寒夜访友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思考,体现了唐代士人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感受。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律诗的结构,韵律和谐,意象丰富,展现了寒夜的静谧与内心的思考。开篇“院寒青霭正沈沈”的描绘,给人一种寒冷、静谧的氛围,读者仿佛置身于冷清的院落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深邃。接下来的“霜栈干鸣入古林”,通过声音的描写,使得画面更加生动,营造出一种古朴的意境。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和殷浩,象征着不同的人生选择。陶渊明醉心于自然,安于隐逸,而殷浩则在学术上追求卓越。两者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在名利与隐逸之间,何去何从?
最后两句“何事欲攀尘外契,除君皆有利名心”,以质疑的口吻,强调了对尘世名利的无奈与疏离,唯独对友人的情谊是值得追求的。整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人们在追名逐利与追求内心平静之间的挣扎,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社会和自我的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名利与隐逸生活的对比,揭示了人们在浮华与内心平静之间的挣扎,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名利的淡泊。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陶渊明
B. 皮日休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社”指的是什么?
A. 村庄
B. 祭祀场所
C. 学校
D. 书院
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态度是?
A. 追求
B. 无所谓
C. 反对
D. 随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