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4:2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4:25:39
双头莲令
作者: 汪东 〔清代〕
画檐蛛网漾晴丝。
茧蝶肯相随。
可人韵态百般宜。
久久耐人思。
绛唇的皪鬓云垂。
歌罢小矜持。
芙蕖浥露袅清池。
比并不如伊。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画檐上微风轻拂,蛛网如丝般荡漾,隐约可见茧中的蝴蝶若隐若现。那女子的韵味和姿态多种多样,让人久久思念。她的红唇和轻垂的鬓发,让人不禁想起她在歌唱时的矜持。水面上,芙蕖沾露,轻轻摇曳,然而与她相比,似乎显得逊色。
诗中提到的芙蕖,不仅是美丽的荷花,更是古代文人所崇尚的雅韵,象征着高洁与纯美。茧蝶则是象征着蛰伏与蜕变的过程,暗示着生命的成长与转变。
汪东,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境著称,常常表现出对女性美的赞美与思考。
《双头莲令》创作于清代繁荣的文人诗歌时期,正值士人文化和社交活动兴盛,诗歌常以抒情、咏物为主,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双头莲令》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念之情。诗的开头“画檐蛛网漾晴丝”,以生动的图景引入,给人以清新之感,仿佛置身于一个早晨的庭院,透过蛛网能看到阳光的洒落。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女子的韵态,表达了对她多样魅力的赞美,这里“可人韵态百般宜”不仅是对外貌的欣赏,更是对内在气质的钦佩。
整首诗的情感线索是思念,随着描写的深入,情感愈加浓烈。在对女子细腻的描绘中,诗人流露出一种无奈和遗憾,尤其是最后一句“比并不如伊”,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自省,也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暗示着追求美好事物的无力感。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美的追求与思念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中不仅赞美了女子的外貌与气质,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画檐”指代什么?
A. 房屋的墙壁
B. 房屋的屋檐
C. 房屋的窗户
“绛唇的皪鬓云垂”描绘的是谁的形象?
A. 自然景物
B. 一位女子
C. 一只蝴蝶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描绘
B. 对女子的赞美与思念
C. 对自然景色的描写
以上是对《双头莲令》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词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