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2:16
一江春酒小扶头。酌花月不浇愁。洞庭泪酿湘波色,两悠悠。花外梦,水边楼。十载吹笙湖上路,年事暮,苦淹留。兰伤蕙叹斑筠泣,楚魂羞。解珠佩,忆麟洲。
这一江春酒轻轻地抬起头来,饮着花下的月光不让愁绪滋生。洞庭湖的泪水酿造了湘波的颜色,悠悠的思绪在空中飘荡。梦在花外,楼在水边。十年在湖上吹笙的路上,年岁渐老,苦于留恋。兰花伤感,蕙草叹息,斑竹也在哭泣,楚地的魂魄感到羞愧。解下珠佩,怀念麟洲。
作者介绍:周岸登,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与诗歌,风格清新,情感细腻。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时代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纠葛,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深刻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过往的怀念。
《花上月令 其三》是周岸登的一首情感丰富的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内心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诗中以“江春酒”起篇,营造出一种轻盈、柔和的春天氛围,酒与花月的结合,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享受。接着,通过描写洞庭湖的泪水,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紧密相联,表现出一种由景生情的艺术手法。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十年的流逝,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留恋的痛苦。兰花和蕙草的伤感,斑竹的哭泣,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愁苦与脆弱的美感。这种情感不仅是个人的悲伤,更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与感慨。
整首诗以“解珠佩,忆麟洲”收尾,暗示着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之感。诗人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交织中,创造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共鸣,使得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思绪,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生活的感慨。诗人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展现了对过往的留恋与对未来的迷惘,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花上月令 其三》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十载”是指多少年?
诗中“洞庭泪”主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