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1:2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1:20:38
沙苑南渡头
作者: 王昌龄 〔唐代〕
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
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
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
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秋天的雾气与白云交织在一起,归乡的心情在水边悬挂。
渡口的人空守着缆绳,村庄的旅馆又在河边重现。
篷子隔断了苍茫的雨,波浪与荡漾的田野连成一片。
孤舟尚未能渡过,入梦又要到何年?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诗中所描绘的归乡情绪和孤舟漂泊的意境,常见于古代诗词中,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归途的渴望。
作者介绍:王昌龄(698年—759年),字少白,号子野,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作品多描写战争、边疆风光及其悲凉情感。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对家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唐代,正值王昌龄游历江南时,可能是在一次归乡途中,因秋季的雾气和雨水而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表达了对归途艰难的感慨。
《沙苑南渡头》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心似箭的情感。首联“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以清晰的秋日意象开篇,雾气与白云交织,勾勒出一个朦胧而又美丽的秋天,给人以无限遐想。接下来的“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一方面描绘了渡口的寂静,另一方面又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在这里,诗人描绘了雨中的景象,苍茫的雨幕中,波浪涌动的田野成为诗人思绪的寄托。这种意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变化,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波动。最后一句“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则是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相结合,孤舟的漂泊与梦境的遥远形成鲜明对比,深切地表达出思乡之情的沉重。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充满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归途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以浓厚的思乡情结为主题,借助秋季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途的渴望,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津人空守缆”中的“津”指的是什么?
“孤舟未得济”中“济”的意思是?
该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