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灵岩十二景 其三 铁袈裟》

时间: 2025-07-29 23:20:12

诗句

我佛慈悲铁作衣,谁知方便示禅机。

昔年庾岭家风在,直到如今识者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20:12

原文展示:

我佛慈悲铁作衣,
谁知方便示禅机。
昔年庾岭家风在,
直到如今识者稀。

白话文翻译:

我佛的慈悲,就像一件铁制的袈裟,
谁能明白其方便之法,来启示禅宗的奥义呢?
曾几何时,庾岭的家风依然存在,
可到如今,真正懂得的人却少之又少。

注释:

  • 我佛:指释迦牟尼佛,佛教的创始人。
  • 铁作衣:即铁袈裟,象征佛教的教义坚韧不拔,具有力量。
  • 方便:佛教中指以各种方法引导众生,达到觉悟的境界。
  • 禅机:禅宗的机理或窍门,指禅宗的智慧。
  • 庾岭:地名,曾是名士辈出之地,代表着优秀的文风与家教。
  • 识者:懂得、明白的人。

典故解析:

“庾岭”是古代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曾经有许多名士。诗中提到的“家风”,暗指当时的文化传统和良好教养,表明对过去良好文化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仁钦,宋代僧人,诗人,以禅宗思想为主,作品常带有深刻的哲理和佛教思想,体现出浓厚的宗教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风气渐变,佛教影响力逐渐减弱。诗人以“铁袈裟”比喻佛教教义的坚韧,表达人们对禅宗智慧的渴望和对其逐渐稀少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铁袈裟”这一意象,体现了佛教教义的坚韧与深邃。开篇即以“我佛慈悲”引入,展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而“铁作衣”则暗示了教义的坚定不移。接着,诗人提出了对“方便示禅机”的追问,反映出人们对佛教智慧的渴求与困惑。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庾岭家风”,表现出对过去盛世的怀念和现今人们对佛教理解的稀少,令人感到一丝惆怅。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既有对佛教的赞美,也有对时代变迁的不安,是一首具有浓厚哲理性的作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我佛慈悲铁作衣”:表达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教义的坚韧。
    2. “谁知方便示禅机”:探讨了真正理解佛教智慧的难度。
    3. “昔年庾岭家风在”:回忆过去的文化气息和道德风尚。
    4. “直到如今识者稀”:感叹如今懂得佛教的人已不多。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佛教教义比作“铁袈裟”,强调其坚韧和力量。
    • 对比:昔日的繁荣与今日的稀少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惋惜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赞美、对智慧的渴求以及对文化衰退的忧虑,透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铁袈裟:象征佛教教义的坚韧与重要性。
  • 庾岭:代表着文化的繁荣与传统的延续。
  • 识者稀:暗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求以及对现状的失落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铁袈裟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教义的坚韧
    C. 美丽的外表

  2. 诗中提到的庾岭代表了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个文化盛行的地方
    C. 一个战场

  3. 诗人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虑与惋惜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庐山谣》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文化的感慨,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的《夜泊牛津》则展现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二者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夏驿骑再之凉陉观猎山间往来十有五日因书成诗 梅花 黄海棠 高昌馆道中 银州道中 西京道中 高丽馆中二首 其二 秋日 槽声同彦高赋 黄海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埽门 一笑千金 工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排矟 中秋帖 硬帮 车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问长问短 足字旁的字 自胜者强 死而无憾 错落高下 厚颜无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